嘉田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设置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雍王李素节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问题反馈|


       洛阳西城!

       天子銮驾浩浩荡荡。

       此次西归长安,庙堂文武百官皆行,阵容格外庞大。

       在行前李治直接表示不愿惊扰两京生计,放弃了更加便捷的行舟,选择了陆行。

       这理由牵强附会,李元瑷可不信这个说词,他对着身旁的狄仁杰说道:“仁杰,你怎么看?”

       狄仁杰终究跟李治没有真正接触过,很死板的道:“圣人体恤百官,不愿河道禁行,影响两地生计,无愧一代仁君。”

       李元瑷却轻轻一笑,李治是明君不假,仁君却是未必,笑道:“我料圣人此次归程,必然会抽一日空闲外出狩猎,走水路,哪有这个机会?”

       这世上没有人比他更加了解李小九了,别看他自幼体弱多病,骨子里却充满了对射猎的喜爱,变着法子寻找射猎的机会。

       冒雨追猎,与草原酋长一并于温泉校猎都是他干出来的事情。

       这放着水路不走,选择陆路,十有八九有猫腻。

       至于什么“体恤百官,不愿河道禁行”都是借口。

       明君并不等于仁君圣主,李治也不是什么道德楷模。他的所作所为,为的是李唐江山,只是中国最出色的制度就是将家国天下融为一体。

       百姓安则国强,百姓足则国富。

       君王百姓利益相同而已。

       李元瑷才不信特权在身的李治会顾忌那么多。

       “陛下驾到!”

       随着万骑将军的一声呼喝,李治一身戎装的策马而来,腰缠宝剑背负强弓,只是他模样肖母,并没有多少英武气息,论及相貌气度与李世民那股气吞山河,从尸山血海里滚爬出来的气概,相去十万八千里。

       在他身侧有一孩童,年不过七八岁,骑着一匹巴蜀小马,跟在一旁,毫无疑问便是得上官仪夸赞的李素节了。

       这一世武则天并未出场,自然也不会存在孝敬皇帝李弘、章怀太子李贤以及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等人,更别说是未来的唐玄宗李隆基。

       历史在这一刻已经大变。

       李元瑷也无法预测大唐的未来如何,无法判断是好是坏,对于关系未来的李素节自然格外在意。

       这教导李素节的启蒙老师不是别人,恰巧是李元瑷的大舅子,当年那个倒霉的李承乾的伴读徐齐聃。

       通过自己的大舅子,对于李素节的秉性也有所了解。

       未来如何不知道,但从当下的情况来看,李素节还是极好的。

       天资绝佳,领悟力极强,机智敏捷非常好学,自小就属神童一类,别人家的孩子。

       不但学习好,还很懂礼节,尊师重道,对于李治、王皇后都极为孝顺。

       即便当初王皇后与萧淑妃为敌,也不曾迁怒于李素节。

       李治现在时时刻刻将李素节带在身旁,显然已经开始为他造势。

       “见过陛下!”

       李治大手一挥,示意周边文武免礼,手一指说道:“皇儿去见过你叔爷及李英公!”

       李素节利落的翻身下马,乖巧的上前行礼道:“李廉见过叔爷,英国公!”

       他毕恭毕敬的对着李元瑷、李绩作揖。

       李廉是李素节的字,一般而言在弱冠之年方有长辈赐字。但李素节因自幼聪慧,得李治喜爱,一大早就赐给了他素节为表字。

       李素节以李治所赐的字来行世。

       李元瑷、李绩一并回礼。

       李元瑷苦笑道:“不知不觉居然数爷辈了。”

       李绩在旁笑道:“吴王与我们这老骨头相比,最大的差别便是本事大,辈分大,独年岁不大。”

       这个在庙堂上一跺脚就能抖三抖,长孙无忌都要忌惮的老家伙,嘴里说出的话,让人如沐春风。

       李绩越活越妖,看出了自己不适合出现在这里,向李治道:“老臣不放心知节那糊涂蛋,去看看行营护卫是否妥当。”

       他说着上马去找程咬金了。

       李治策马来到近处,低声道:“此去长安,途经蓝田,十六叔可敢与朕比一比骑射?”

       李元瑷很自然是耸了耸肩道:“有何不敢?弓箭都已让石磐陀备好了。”

       李治大喜过望,道:“还是皇叔懂我!”

       皇帝至高无上,但要当好一个皇帝却又最无自由。

       干什么都有人干涉。

       李世民这样的皇帝,逗逗鸟这种小事还让魏征给鸟闷死了,何况是外出打猎?

       李治多次有外出狩猎之心,但都给百官看得严严实实,各种劝谏不许。

       之前算是寄人篱下,老老实实的接受。

       现今局面大好,李治离亲征的道路更进一步,便觉得没有必要私藏了。

       李治终归不是真正的乖宝宝,骨子里有着不下于他父亲的雄心与野望,不愿受到控制束缚。

       李元瑷个人在这方面看得很开,从一开始就不将李治视为一个儒家传统的贤君圣主。

       这生而为人有点爱好有什么问题?

       又不是李承乾那样,爱好偷牛祸害百姓,更不像杨广那样,爱好大手笔,霍霍民生民力……

       这喜欢打猎,偶尔为之,有何不可?

       李治没有选择乘车而是选择策马而行,庙堂文武大多也是如此。

       唐朝尚武之风深入骨髓,相比宋朝的好男不当兵,唐朝这里讲究的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坐轿坐马车那是妇孺老者才干的事情,青壮年坐车,那是给人鄙视的。

       不过长孙无忌一早传来消息,说他年事已高,不便同行,选择在后边乘坐马车。

       这让李元瑷有些疑乎,不知那老狐狸葫芦里卖什么药。

       他们一众人一路西进,过函谷入潼关,日行夜歇,一路快行。

       在即将抵达蓝田时,李治瞧了一眼小脸紧绷的李素节,父怀大慰,洋洋得意的说道:“皇叔,你这孙侄儿如何?”

       李元瑷如何看不出李治有心培养李素节的毅力?

       这骑马赶路并非易事。

       在温顺的坐骑也是畜生,有自己的脾气,驾驭不好就有受伤的风险,而且骑乘状态下一颠一颠的,对于身体也是一种考验。

       李元瑷他们早已习惯,李素节显然没有吃过这种苦。

       夜间休息的时候,走路都有些不正常了,外八字的走法,深怕两个大腿摩擦到一处。

       李元瑷一路期待着自己这个孙侄子能够撑多久,想不到他竟倔强的强撑到了现在,让他讶异之余,也不免幸喜,赞不绝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18A+
默认贵族金护眼绿羊皮纸可爱粉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