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田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设置
下一章

154 小昏侯,大楚科举首任主考官!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问题反馈|


       楚天秀出了偏殿之后,便去找丞相孔寒友,和御史大夫王肃,将他成功劝服了皇帝的消息,告知二人。

       孔寒友和王肃二位三公大臣,都是心头波澜,有些激动。

       大局已定,只等在朝堂上,最后的确定了。

       皇帝项燕然和众王侯朝臣们吃完晚膳,喝喝茶,歇了近一个时辰,养足了精神。

       再次上朝。

       已经是夜里戌时,夜色颇深。

       金銮殿的各个角落,点燃了烛台上的灯烛,准备通宵达旦,商讨出一个选官的新制来。

       这是皇帝的庚子新政,大楚头等大事,不能再拖下去。

       “众位卿家,考虑的怎么样了?对新制,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皇帝项燕然,俯瞰众臣们,问道。

       殿内,众臣们彼此相视一眼,没有三公领头表态,他们默不作声。

       小昏侯和孔寒友、王肃,以及皇帝之间的密谈,其实至今仅限于他们四五个人知道,并未被公开给众臣们知道。

       他们几人就是怕万一有其他人激烈反对科举制,闹起来,大费周折,提前把这件事情给搅黄了。

       但是,尽管高度保密。

       众王侯朝臣们还是亲眼看到了,小昏侯在金銮殿内和丞相孔寒友、御史大夫王肃私下秘密商议,甚至还去偏殿找了皇上,在秘密商议着什么大事。

       很大可能,小昏侯在从中撮合,让儒派和门阀勋贵派彼此妥协,取得一个共识。

       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皇帝,以及儒派领袖孔寒友,以及门阀勋贵派领袖王肃,他们三个来拿定主意。

       皇帝和两位大臣要是意见不一样,众臣们当然会争吵,闹得不可开交。

       但他们三个要是意见一致,那么其余大臣们顶多提提意见,哪怕争吵,也不影响最终的决定。

       此时,却见。

       楚天秀立刻双手奉上,一个折子,高声道:

       “皇上,臣有本上奏!”

       “臣这几日苦思冥想,设计了一套科举制。

       科举制,允许天下才俊自荐参加朝廷考试,无需公卿大臣推荐,以公开公平的考试,决定名次,以名次决定否录取为官吏。

       科举制考试一共四轮,分别为县试、郡试、国试和殿试。

       每一轮考试,遴选出其中最出色的一批,分别名为童生、秀才、举人和进士。

       通过第三轮国试,方可为吏。

       皇上亲自主持的殿试,所录取的进士,方可授官。

       科举制的详情,尽在奏折内,请皇上过目。”

       除了早就知道情况的皇帝项燕然、丞相孔寒友,还有御史大夫王肃几人,面色如常,毫无惊讶。

       其余众王侯、朝臣们一听都大吃一惊,有些懵了。

       怎么不是之前商讨的中正制?

       而是小昏侯另外提出的科举!

       科举制?

       自举?

       允许天下才能之辈,自荐参加四轮考试,成为官吏?

       这个变化也太大了吧!

       完全废掉了王侯、公卿高官的举荐之权,连中正官也不存在了,再也不受任何限制。

       小昏侯哪里来的自信,众臣会支持他?

       “臣,支持科举制。”

       丞相孔寒友一步上前,代表儒派的利益,沉声道。

       儒派官员们彼此相视,但是很快想通了其中的关键,顿时欣喜起来。

       孔大人支持,定然是极好的方案!

       自举出仕嘛,天下儒生九成九以上,光是人数就占了绝对的优势。这对全天下的儒生,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再也不用翘首以盼,盼星星盼月亮,等着高官来举荐自己了。

       所有人一起在考场上,公平较量。

       这对儒生们来说,是何等美妙的时代!

       “臣,赞同!”

       王肃正色道。

       门阀勋贵官员们闻言,却是面面相觑,毫无喜色,充满了疑惑和担忧。

       儒派支持,那定然是对门阀不利。

       自举?

       这...这样好么?

       门阀勋贵士子,完全没有了举荐出仕的特权!不得不和儒生们,一起参加考试。

       王肃当然也是充满了无奈。

       可,皇帝铁了心要推动新政,谁拦谁倒霉。

       连谢胡雍丞相都辞官了,他肯定挡不住啊。

       他又能怎么样?

       不能造反,那只有接受改革啊!

       中正制度,要是被孔寒友给抢走了中正官,怕是殿试全都是儒生,那整个门阀勋贵士子们都要倒霉。

       相比之下,科举制对门阀勋贵来说,也算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方案。

       最起码,士子们都能参加。

       儒生人多又怎样?

       门阀、勋贵,有足够的钱财,新办最好的私塾,聘请最好的先生,用上最好的教材,对每一个士子进行大笔的投入。

       精心培育的门阀士子,一个打你儒生几十个。

       能走到最后一步殿试,只有一百名进士,定然是门阀勋贵士子居多。

       如果能够提前掌握了考试的大致内容,那就更是万无一失了。

       小昏侯此人贪财,只要给的好处多,定然能提前透露一些考试的大方向。

       门阀勋贵最不缺的,就是钱财。

       王肃微微冷笑,又道:“臣建议,既然是小昏侯提议的科举制,那便由小昏侯为主考官,设计考试内容。”

       在考试上做文章,远比阻止新制容易。

       “臣,赞同!”

       孔寒友也说道。

       这是他付给小昏侯的代价,自然要兑现。

       “臣等附议!”

       “臣支持!”

       这满朝的王侯、公卿大臣们,看到孔寒友和王肃这两位派系领袖,都一起支持科举制。

       这定然是完成了派系妥协。

       他们终于认清了形势,知道大势已定,反对已经是不可能了,再也没有任何质疑。

       “行,既然众卿们都不反对,意见一致。

       科举制方案,通过。

       朕准了!

       小昏侯为首任主考官,由丞相府和御史台共同协助,准备第一届的科举考试的诸多事宜。

       考试的内容和主动的细节,由小昏侯来敲定,奏章报上来便可。

       退朝!”

       皇帝项燕然道。

       夜色下,众王侯朝臣们匆匆离开皇宫,找地方商议科举制,或是返回各自的府邸,告知本族士子,早做应对的准备。

       科举新制实行之后,定然是一次巨大的大楚官场变革,要是不及时跟上形势,很可能在科举中被淘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18A+
默认贵族金护眼绿羊皮纸可爱粉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