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田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设置
下一章

第503章 房顶有梁,家中有粮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问题反馈|


       可别小看它。

       许娇娇依稀记得以前在哪本书上看到过,说万里长城就是用这种方法建造的,牢固的很。

       糯米这东西一般人种得少,老许家自己是不够的,或借或买,弄来了足有两百多斤,全部要煮成糊糊。

       砌墙,别看就是糊糊一抹,青砖一码,好像简单的很。但它是要考验技术的,需要真正的瓦工来做,一般人做不来。像罗家兄弟这样的,就只能从搅拌处到墙边来回跑,俗称提灰桶的。

       砌墙足足做了七天,之后就要上梁了。

       农村有句俗语:“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房顶无梁,六畜不旺”。所以每逢上梁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梁,在老百姓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在整个建房的过程中,处于最高地位。

       梁木大多选取上年份的笔直的杉木,最好还是枝繁叶茂的那种,寓意多子多孙。老野山大的很,这种杉木也不难找到,老许家早就准备好了。

       梁木横放于地,上面缠着红绸,红纸写的福、禄、寿、喜、财五福,挂在上面。许张氏又找来一个大大的篮子,里面装满了米糕、粽子、汤圆、肉圆、窝头、瓜果、茶点、芝麻杆、秤杆、竹斗、大米、柴火等等五花八门的东西,也挂在梁木上。

       上梁开始,新宅子里外站满了人,不仅是做工的,近处的乡邻都来了。

       许有德点燃了一挂长长的鞭炮,辟里啪啦声中,最有名望的一个木匠在东,一个瓦匠在西,各自提着梁木的一端登梯而上。

       与此同时,木匠高声诵唱:

       脚踩金梯步步高,黄道吉日大吉昌;

       老板上梁最风光,子孙高兴万年长。

       瓦匠接道:

       栋梁栋梁,听我吉祥。

       生在风水宝地,坐落富贵安康。

       上是紫薇高照,下是福禄满堂。

       儿孙满地,四海名扬……

       两人高声喝唱,众人都是面带笑容,望着梁木越升越高,最后安放在屋顶上。

       许娇娇看得也是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她以前可从来没见过这样的。

       到了屋顶,木匠再唱,同时一边把篮子里的东西抓出来,往许有德抛去。

       黄道吉日喜门开,八大神仙送宝来;

       我问此宝送何处,送到贵府门上来。

       东家接到头支宝,买田置地用不了。

       东家接到二支宝,子子孙孙多又早。

       东家接到三支宝,丰衣足食年年好……

       这都是专门抛给东家的,许有德早就等在下面了,顶着满褶子笑脸,拿着个包袱,一一接住了。

       然后瓦匠继续诵唱:

       福字生来四角方,一品当朝来府上,神仙赐福祖上好,福星高照纳吉祥……

       一边唱,一边同样把篮子里的东西往下抛洒。这些就是抛给其他亲朋好友了,承载着满满的祝福,下面的人纷纷抢着接。

       许娇娇和廖青倒是没有抢,站在一边,乐呵呵地看热闹。

       洒了好一会,木匠和瓦匠才下梯,同时也继续唱:

       脚踏金梯步步升,脚脚踏的聚宝盆,聚宝盆里摇钱树,日摇金来夜摇银……

       许娇娇眼尖,看着他们手里的篮子,里面还剩下不少呢,不由道:“这篮子里的东西还没洒完呢?”

       廖青看了一眼,“不许人家自个儿拿点吗?”

       许娇娇:……好吧。

       “有劳两位了。”许有德迎上去,给两人分别封了一个红包,当然这也是规矩。

       到这里,上梁算是结束了。

       以廖青的话说,这是比较简单的做法,真要把每个环节都做足,那名堂还要多出许多来。

       接下来的事情还有很多,主要集中在屋顶,铺檩条、草甸、黄泥、瓦,这些都是需要技术的,也需要大量的时间。

       如果做快了,那反而并不是好事。

       特别是铺瓦,青瓦是土窑烧制出来的,有的就不是那么规则,摞一起就达不到严丝合缝,那样就增加了漏雨的可能性,这就要靠瓦匠仔细挑选了。据说贴合好的瓦,用锤子都敲不破,几十年不漏雨那都不在话下。

       每当这个时候,东家都要尽量多做些好吃的,满足瓦匠师傅,甚至有单独为其开小灶的。

       总之,许娇娇在这次建屋的过程中,很是见识到了不少东西。

       盖屋顶,加上刷墙、抹地平等等一些收尾的工作,花了十一天时间。

       老许家盖这个新宅子,前前后后总共用去了十九天时间,不可谓不长。主要是房子有点大,两进的,比许家村其他人的宅子都要大,老许家几乎人人都想住新房,哪怕是请的人工多,建造时间也短不了。

       宅子建好了,还有一桩事,那就是过烟火。

       这也是习俗。

       到了选定的好日子,老许家再次在道场上摆起了宴席,这次摆了六桌,但它是流水席,一桌人吃完下去就再次坐满一桌,再次开席。

       因为乡村嘛锅碗有限,大多数时候都是这么办。

       相熟的乡邻们都来了,手里都提着米啊面啊糕饼啊之类的东西,也有人直接送银钱的,几十文上百文的。

       四郎搬了张桌子,坐在门口,将这些贺礼一一记在人情账上,将来要还的。

       这两年在许家的带动下,乡邻们手里头宽裕多了,贺礼也丰富了不少。不像以前,有人提溜着一条小咸鱼,就上门吃饭来了。

       小四郎记账,这是许娇娇提议的,学以致用嘛,记账也是一门本事,看那好些半大小子,不都在旁边瞪大着眼睛看着,满脸羡慕么?

       许大荣带着大郎、大丫,也提前一天回来了。这会儿,正以许家老大的姿态站在路口,热情地招呼来客。

       许有德再次点燃一挂长鞭,许张氏拿着一个用陶罐改成的火篮,从老屋的灶中取出火种,放入火篮。

       火篮里事先装有粗糠壳和草渣子,火种放进去后不一会便浓烟滚滚。

       罗氏从锅里端出热气腾腾的饭甑子放入箩筐,许老二从灶门口拿了几根柴装进夹担,二郎扛了一张木梯,许娇娇也兴致勃勃地抓住了两根早已挖出的带兜带土带叶带巅的两根大青竹。(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18A+
默认贵族金护眼绿羊皮纸可爱粉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