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我真的看过这本书吗
也是看到这仅仅为冰山一角的解读后,很多读者才突然意识到……
自己好像完全没看明白西游?
大佬看到的是,是小说的内涵,是剧情的隐喻,是结构的高明。
结果普通读者光顾着在那喊:
“孙悟空牛批!”
“齐天大圣牛批!”
这是完全搞错了重点啊!
这部小说的剧情固然精彩。
但西游真正牛批的是那些值得深思,甚至值得反思的东西。
隐喻和内涵,无处不在!
真正恐怖的,是小说里没有明白写出来,但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惊人真相!
难怪文艺协会前任会长都主动给西游背书!
不久之后。
这段解读,便在读者之间传播开,一时间,喜欢西游的读者都服了——
“大佬牛批!”
“原来《西游记》还能倒着读!”
“我以为这是一个合家欢的故事,没想到真实的西游竟然这么黑暗。”
“单纯以为师徒四人一路西行惩恶扬善,结果那些有背景的妖怪竟然一个没死,这哪里是什么神话小说,这比现实还要现实!”
“我现在竟然有些心疼孙悟空了。”
“成为西方斗战胜佛,说上去好听,但其实这明明是一个反抗失败被佛祖镇压和招安的故事。”
“孙悟空,最终还是失去了野性。”
“我跟着思考了一下不禁悲从心来,感觉自己活着活着就活成了一部西游记:有着悟空般的压力,八戒似的体型,沙僧同款的秃顶,唐僧一样的唠叨和矫情。”
“我怎么越看越感觉西游像是一场骗局?”
“……”
连绵不绝的书评如同雨后春笋般疯狂的冒出来。
随便打开一个主流的相关论坛,都能轻松刷出一堆几十页都翻不到头的评论。
此外。
这段解读,还起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引发了更多人关于剧情的深层次思考。
越来越多的解读!
越来越多的不同观点!
网友们简直看的眼花缭乱!
甚至有人说,所谓的西行,其实就是唐僧一个人的修行!
孙悟空猪八戒等人,压根就不存在!
是以。
这个书评一经出现,就吸引了无数西游读者的目光!
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解读足够的精彩,也和这篇书评的作者,是网络上很有名的书评达人乃至文化界学者有关。
他的观点标题是:“也许西游之路,从头到尾只有一个唐僧。”
不看内容的话,很多人看到这个论点,第一反应是……
胡扯!
故作惊人之语!
简直比真实的孙悟空被六耳猕猴取代还要异想天开!
感觉好多解读,都是这样哗众取宠!
甚至有人当场就喷了起来。
这些写书评的,真喜欢张口就来。
不过当大家点进这篇书评,却有些目瞪口呆起来。
“真实的《西游记》只是唐僧一个人的修行,三个徒弟,都是他自己。”
“我知道这番话一出,所有人都觉得莫名其妙,先别急着骂,不如我和大家围绕小说讨论一下。”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乃至白龙马,其实代表着唐僧的心魔,他驯服徒弟们的过程,就是在禁自己的欲念的过程!”
“不然,明明西天取经的路程是十万八千里,而孙悟空的一个跟头,也正好是十万八千里呢?是不是太巧了?为什么不让孙悟空带着他一个跟头就到而是要走漫长的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呢?因为根本不存在呀!它只是唐曾其中的一个最大的欲念,就是走捷径一步登天,此外孙悟空还代表着冲动与野性,这猴子直率不稳重更不谦虚,前中期可谓是胆大包天!”
“猪八戒好色之徒,则代表着情欲,女儿国的剧情相信大家一定印象深刻,在女儿国其实没有太大的危险,但为什么楚狂要大书特书?只因为,唐僧也是人,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而向佛之心是不应该动凡心的,所以这一段剧情非常重要,唐僧要在这里勘破自己的情关!”
“还有沙和尚……”
“所以途中的磨难,都是唐僧内心的磨砺,定住心猿则悟空,捆住意马变化龙,戒贪戒色共八戒,戒杀戒嗔是悟净,身心纯净朝佛祖,心之所在即西天!”
“所谓西行,就是唐僧的修行!”
说得好像……
还挺有道理的?
师徒几人,都是唐僧的执念和心魔?
评论区。
甚至有人恍然着应和起来:
“好像有点五行之说的意思,孙猴子是唐僧的心猿,心猿属火喜动所以叫行者,要悟空。猪八戒是唐僧的肾水,属水,主七情六欲,所以叫八戒,要悟能做的和不能做的,所以法号悟能。水火不容,需要土的调和,所以就有了看似没什么存在感的沙和尚,因为土要调和矛盾而不争,得悟净。唐僧是元神,在道家也叫三藏,也就是玄藏之地。元神之动,需要御使意马,所以唐僧是坐着白龙马取经!”
“对对对,看小说标题就感觉不对劲了。”
“整本书的章回标题连起来,感觉就像是一套完整的修炼方法!”
“……”
好家伙!
还做观点补充!
五行之说都出来了!
修炼功夫都给整出来了!
关键是,还真让这些人给生生把一些东西扯到了一起,给人一种有理有据之感!
这一刻。
读者不仅仅是懵逼。
很多人甚至都开始茫然了……
他们的想法已经从“我们看的是同一本书吗”转变成“我真的看过这本书吗”?
这些解读太牛了!
那到底哪一个解读才是正确的?
真实的西游……
到底是什么样的?
楚狂写的《西游记》,到底隐藏了多少个并未明说的意思?
这些楚狂不明说,外人永远不会明白。
但毫无疑问。
无论何种解读,何种假设,都只能说明《西游记》的不简单!
一时间,甚至有人忍不住回头重新翻阅起《西游记》来。
第一遍,囫囵吞枣,时间太赶。
第二遍,很多人重读,已经是抱着认真研究的心态,这么多解读让很多人明白《西游记》的故事是值得研究的。
这些是比较钻的读者。
相比之下。
那些不那么爱钻,更喜欢看大佬们总结讨论的读者们,则是把目光看向了之前一直对西游各种针对的洪荒迷们……
该算账了。
洪荒迷不是说洪荒系列文化水平高吗?
古文版西游了解一下?
洪荒迷说洪荒系列的隐喻多?
那洪荒也可以倒着读?
也可以像《西游记》一样被人们反复解读?
洪荒迷说,西游就是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冒险故事?
肤浅!
只看到了表面!
这部西游,分明是一部集文化内涵、讽刺隐喻乃至天才般问题结构的神作!
西游的任何点,都足以对标洪荒!
西游的任何点,又都比洪荒更甚一筹!
反正看了解读之后,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支持楚狂的读者,终于可以尽情的宣泄了!
所有喜欢西游的读者,都纷纷站了出来!
“洪荒迷还有什么想说的?”
“现在脸疼不?”
“给爷爬!”
“我寻思着西游宣传的时候只是提了一嘴洪荒,也没捧一踩一,洪荒迷就这么霸道连别人提都不许提?”
“洪荒迷一直吹洪荒的点,西游都有,而且做得更好!”
“楚狂之前还是谦虚了,《西游记》分明比洪荒系列更好!”
“传统就是权威?”
“神话的权威,当然要看专业认可度,西游有幻想协会的前任会长背书,洪荒流传了这么多年,幻想协会都没怎么认可!”
“楚狂道歉?”
“真正应该道歉的,是你们!”
“在《西游记》都没发布的时候就各种唱衰,还特么恶意举报这本书,良心坏了!”
“……”
楚狂的粉丝,之前可没少跟洪荒迷对线。
对线期间,这些粉丝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气。
如今《西游记》已经势成,大家的怨气终于得以发泄!
洪荒迷虚了……
就算再怎么嘴硬,也无法不承认《西游记》是一部足以比肩洪荒系列的作品。
甚至……
有相对理智的洪荒迷内心已经明白,《西游记》比洪荒系列还要恐怖。
但……
谁能想到呢?
谁能想到楚狂这么变态!
谁能想到楚狂竟然能写出《西游记》这样的作品?
所以,洪荒迷沉默了。
这是一个集体,一个很难追究到具体个人的集体。
不过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洪荒迷可以装死,洪荒研究协会却不能!
一时间。
洪荒研究协会直接被爆破了!
“谁可悲可叹?”
“楚狂新书足以把你们吊起来打!”
“头都给你们打歪了。”
“不求证就乱说话,顶多算野鸡协会!”
“我喜欢西游,但我也喜欢洪荒,但我不认为你们这个破协会可以代表洪荒文化。”
“所谓的专家教授以洪荒正统自居,谁给你们的权利,洪荒的名声要是坏了,那责任绝对不在于楚狂,而在于你们这个野鸡协会!”
“……”
不仅仅是楚狂的粉丝。
这个爆破大军里,还包括随着形势反转而加入其中的“正义”路人。
至于这些“正义”路人是否也曾做过和洪荒迷一样的事情,已经没人追究了。
此外也不能说完全追究不到个人。
至少洪荒研究协会中几个带头冲锋的家伙——
比如该研究协会的会长金培,就被无数人吊起来捶。
结果。
也因为声势搞到这种地步,实在是路人皆知了。
一时间,竟然再度刺激了《西游记》的销量暴增!
有书店甚至遭遇了卖断货的尴尬。
明明这部小说,各大书店并没有因为西游和洪荒的对线而少进……
媒体也纷纷冒头!
而当时间到了第二天。
媒体已经不再过多的提及洪荒,而是愉快的加入了西游的讨论。
媒体这些解读,就跟网上的解读走同样的套路,仿佛找到了最新的财富密码。
还真别说。
这些乱七八糟的解读,无论有道理的,还是没什么道理纯粹在牵强附会的,真就有不小的市场。
甚至……
这些解读的评论区内,还有西游的读者在热火朝天的争吵,围绕着各自不同观点,且都认为自己的理解才正确。
而就在大家各抒己见之时。
文艺协会,竟然再度发声了。
“神魔晓人情,精魅通世故,蓝星神话史因西游而变得更加灿烂……”
如果说,这段只是口头表扬,那性质还好,但文艺协会这条动态中接下来的话,却是让无数人都彻底震惊了——
“经文艺协会开会研究决定,明年起,将楚狂的《西游记》,正式列为学生课外必读书目之一!”
楚狂这波,上天了!
和童话不同的是。
这一次,《西游记》的推广,是全年龄向的!
在此之前,《洪荒》曾经不止一次跟文艺协会申请,向整个蓝星推广。
但文艺协会出于各方面考虑,一直没有点头。
结果……
至此。
洪荒与西游,终于分出了胜负。
文艺协会终于还是在西游和洪荒的争端中,倒向了新生的《西游记》!
全国学生:“……”
怎么感觉这个楚狂一直在给大家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