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田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设置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二章:边关来信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问题反馈|


       时光匆匆。

       眨眼间大年初三便如约而至。

       这,天色方蒙蒙亮之际。

       宣平门便被守城士卒们彻底打开。

       三五成群的读书人们在出示过京兆府路引后缓缓走出了城门。

       不一会儿的功,街道上响起了隆隆马蹄声。

       一个个身着厚重皂衣的衙,身骑快马朝着城门口疾驰而去。

       其后,一辆辆满载的马车紧随其后。

       ......

       ......

       骏马疾驰出了城门。直奔吊桥而去。

       不一会儿的功,数百衙役于吊桥出口处四散开来。

       目标极其明确地疾驰过一个又一个帐篷。

       随着隆隆马蹄声渐渐消失。

       帐篷内沉睡的灾民们纷纷起身走出了温暖的帐篷。

       凡是青,无需他人催促便自发地行至粥棚处集结。

       反观老弱妇孺,则自发地寻找同龄亦或者相仿之人自觉地于帐篷前的空地处集结。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照人间时。

       城外十六万灾民皆已集结完毕。

       衙役们牵着大口喘息的骏马缓缓行走在各处粥棚之间。

       不断地大声吆喝着调整队列。

       吊桥处临时起了一座高台。

       高台下方整齐地站立着数千名读书人。@*~~

       就在一切就绪之际。

       两匹高头大马以及一辆三架马车缓缓走出了吊桥。

       “六皇子殿下来了!”

       “那马车我认,是国子监姚先生的马车。”

       “你们说吕先生会不会也在马车里?”

       “第一天以工代,想必两位先生应该都来了。”

       “快,六皇子殿下下马走向了马车!”

       “天!六皇子亲自掀车,如果说吕先生不在车厢,我把马车给吃了!”

       就在一众读书人议论纷纷之际。

       姚思廉与吕在中一前一后走下了马车。

       随后三人缓缓走向了那座临时高台。

       高台上。

       姚思廉与吕在中端坐在许奕身后的两把太师椅上。

       面色严肃地望着下方数不清的人影。

       以工代赈能不能成,便要看今天的了!

       究竟是计谋传,还是纸上谈兵!皆看此刻!

       许奕踏步上,拿起高台巨鼓旁的两柄鼓槌。

       深呼吸一口带着浓浓凉意的空气。

       随即猛地挥舞手,将手中鼓槌重重地砸向巨大的鼓面。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十二道异常沉重的鼓声自高台上朝着四面八方传播开来。

       高台下原本嘈杂的声音自第一槌鼓声开始,便犹如风风吹麦浪般层层削减。

       当第十二道鼓声渐渐平息后。

       十六万人竟鸦雀无声。

       许奕放下鼓槌立于高台之,直面下方十六万道目,面色却依旧平常。

       寒风吹过高,微微掀起墨玉色蟒袍的衣,为其平添了一两分说不清道不明的韵味。…

       “今日!”许奕面色严,望向下方数不清的人影朗声开口。

       声音通过下方衙役以及一些灾民中的领头者层层递进朝着后方传递。

       直到四十余里外的最后一人耳中方才停歇。

       许奕朗声道:“我!大周朝六皇子!关中赈灾总指挥使!京兆府京兆尹!许奕!”

       “在此宣布!”

       “自今日起!关中赈灾!进入以工代赈阶段!”

       “自今日起!我与诸位!同吃同住!灾情不退!灾民不归乡!我亦不归家!”

       话音落罢。

       下方读书人先起喧哗!

       紧随其后的便是数不清的灾民。

       喧哗声直震云霄!长安城一百零八坊!足足有超过半数之坊可以清晰闻得喧哗声!

       后方的灾民瞪大了眼,踮起了,努力朝着前方高台望去。

       阳光洒照在许奕身,映照得其犹如天神下凡一般。

       忽然。

       最前方的灾民朝着高台直接双膝下,口中大呼着什,但却因声音太过于嘈杂而无法听清。

       一人跪、百人跪、万人跪。

       最,十六万人皆朝着那座高台双膝下跪。

       嘈杂声瞬间再上一个台阶。

       下方读书们皆目瞪口呆地四处环顾。

       与此同,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出一个异常清晰的声音--‘六皇子于关中已成大势,

       这一,不知多少读书人心中暗暗计量。

       许奕并未理会连成一片的跪拜之人。

       更未理会那震耳欲聋的嘈杂声。

       反而是挪动脚,再度拿起那两柄偌大的鼓槌!

       “咚!咚!咚!”

       巨鼓声再起!

       数道鼓声,下方喧哗渐渐平息。

       许奕若无其事地看向下方一众官吏以及数千读书人。

       有条不紊地下达着一条条命令!

       那些命令早已存在于许奕脑海中已久。

       现如,无非是将其变成现实罢了。

       伴随着命令的下达。

       官吏们动了起来!

       读书人们动了起来!

       灾民们亦动了起来!

       满载着工具与铜钱的马车更是紧随着众人一同动了起来。

       如果说星星之,可以燎原。

       那,此时长安城外灾民之火已然直逼苍穹。

       长安县、长陵县、霸陵县、杜陵县、新丰县、蓝天县、郑县、阳唆县、上雒县、商县。

       京兆府麾下总领十县!此时每一个县内的河道里都有着京兆府官吏的身影。

       一时间整个长安城周边无不大受震撼。

       许多闻讯赶来的灾民在听闻消息,无不拖家带口地赶来。

       而许奕自然是来者不拒。

       当,接纳的前提是必须重新登记造册。@*~~

       事后自会有读书人寻来当地的户籍以及乡邻进行一一核对。

       若是虚,不好意,非但一分钱不,还必须劳作到灾情彻底结束!

       反观许奕。

       带着三百宣平门士卒、一百刑部衙役、一百京兆府衙,每行一,必有民怨滔天者人头落地。…

       全部家当皆被冲入府,用以以工代赈。

       而民怨稍轻,则仅仅只是略作敲打。

       ......

       ......

       入夜。

       长安城皇宫紫宸殿内。

       正德帝端坐在龙椅之,微闭着双眼静静地听着詹竹的禀报。

       待听到十六万灾民齐拜许奕,面色不由得微微一变。

       但很快便恢复了正常。

       “退下吧。”正德帝微微摆手挥退了詹竹等人。

       随即起身走向了御书房。

       御书房内。

       正德帝缓缓转动了龙椅上的龙首。

       顷刻间御书房内便传出一阵微弱的咔咔声。

       不一会儿的功,一道暗门出现在了龙椅后方的墙壁上。

       正德帝面无表情地走进暗门。

       暗门密室内。

       无数颗夜明珠悬挂于密室顶,将其点缀的如同布满了繁星的银河一般。

       正德帝自一旁角落里拿出三根清,缓缓点燃。

       随即手持清香走向密室正中。

       密室正中心处摆放。

       着一张名贵红木打造而成的八仙桌。

       八仙桌上摆放着一造型奇异的香炉。

       香炉内的香灰仅仅只有半数之多。

       在香炉之,两幅画像一前一后家交错着摆放着。

       居前的那副画像上绘画着一身着宫装的黄衣女子。

       那女子虽鬓角生出华,但眉眼间却依稀可见年轻时的盛世美颜。

       画像中的女子双手自然平放在腿,面带笑意地看向前方。

       单单自画像中便不难看,这是一个温柔到极致的女子。

       在女子画像之,是一年轻男子的画像。

       画像中的年轻男子身着一件黑色刺金麒麟,端坐在一太师椅上。

       面带笑意地看向前方。

       不知是当时场景便是这,还是画师格外添加。

       那男子眉眼间好似也带着淡淡笑意。

       当真应了那句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正德帝凝视两幅画像许久许久。

       直到手中清香燃,烫到了手指方才回过神来。

       抬起袖摆擦了擦不知是被烟熏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眼角湿润。

       随即行至门口处再度取出三柱清香。

       点燃后插在了香炉之内。

       待青烟袅袅腾空后。

       正德帝搬来一把太师椅端坐在画像之,静静注视。

       不知过了多久。

       正德帝嗓音略带沙哑道:“子,你与安儿在那边过的还好吗?”

       “九年,你可知我无时无刻不在想你们?”

       正德帝顿了,摇了摇头苦笑道:“当初那件事是我错了。”

       “如果不是听信了女干人之,事情绝不会闹到那种地步。”

       说着。

       正德帝再度摇了摇头苦笑道:“现在说那些已经晚了。”

       沉默、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不知过了多久。

       正德帝前言不搭后语道:“咱们的奕儿长大,八年的幽禁没有使他步入深,反而铸就了他的强大。”…

       “子,你不知道现如今咱们的奕儿变得多么的优秀。”

       “文武百官皆束手无策的赈,到了奕儿手中却迎刃而解了。”

       “现如,咱们的奕儿已然会收买人心了。”

       话音落罢。

       正德帝再度沉默许久。

       随即继续喃喃道:“但我却无法将皇位传给,赵大哥走了、赵家也被我弄没,现如今我若是将皇位传给奕,无异于是在害他。”

       “我已然害的他被关押八年之久,我......我不能在害他了......”

       不知不觉,正德帝的龙袍已然被泪水打湿。

       过了许久。

       正德帝以袖摆覆,擦去了眼角的泪痕。

       摇了摇头喃喃道:“对了子,咱们的奕儿快要成亲,我钦点,但姑娘却是奕儿自己找的。”

       “我知道奕儿是怕我在他身旁安插眼线才会这般做的。”

       “那姑娘我找人查过,倒也与奕儿般配。”

       “我知道奕儿心中有,我知道你与安儿也在怨我。”

       “,谁让我是大周朝的皇帝啊。”

       正德帝有一搭没一搭地喃喃自语着。

       很多时候前言完全不搭后语。

       就这般不知过去了多久。

       正德帝方才起身离开了密室。

       当其从密室内走出来,其面色再度恢复了以往的不怒自威。

       好似方才密室内前言不搭后语、悔恨到痛哭流涕之人完全不是他一般。??_o_m

       ......

       ......

       淑玉殿内。

       李贵妃手捧暖炉斜靠在软塌之上。

       身前两步,刘。

       公公弯着身子低声说着什么。

       忽然。

       李贵妃坐直了身,沉声问道:“你方才说什么?陛下将詹竹等人赶了出,独自在御书房内待了一个时辰?”

       刘公公神情一,急忙回答道:“回娘,据紫宸殿小太监处传来的消息是这样。”

       李贵妃面色凝重道:“继续说。”

       “是。??”刘公公答应一,随即继续说道:“据说陛下走出御书房时双眼通,龙袍袖摆处好似有水渍存在。”

       话音落罢。

       李贵妃低声喃喃道:“双眼通红、袖摆沾,双眼通红、袖摆沾水。”

       越是低声喃,李贵妃的面色便越是凝重。

       不知过了多久。

       李贵妃沉声道:“继续说。”

       “回娘,从紫宸殿传来的消息只有这么多。”刘公公弯着的腰背不由得更弯了几分。

       李贵妃沉默许久。

       方才摆手道:“退下吧。”

       当寝宫内只剩下李贵妃一人时。

       其凝重的面色瞬间阴沉的几乎快要滴出水来。

       “十余万灾民齐拜许,陛下驱散所有宫人独处一个时,出来后双眼通,袖摆沾水。”李贵妃面色阴沉地低声喃喃。

       她虽不知正德帝驱散宫人的那一个时辰去了哪,做了什么。

       但以其聪明才智却能猜出个七七八八来。…

       显,这种猜测无论是对她本,还是对李,亦或者对许,都不是一件好事。

       “许奕不能留,无论如何都要将他赶出京城!”李贵妃缓缓起,面目中透露出说不出来的狰狞感。

       ......

       ......

       次日辰时。

       许雍请安后便急匆匆地离开了淑玉殿。

       随着许奕将灾民全部转移走,长安城渐渐恢复了以往的秩序。

       最为明显的便是长安城内的商行已然可以自由出入各处城门。

       紧随其后的便是各地郡县呈送上来的文书。

       非紧急情,不得八百里加,可想而,那积压的文书何其之多。

       身为一国储君的许雍自然也有着忙不完的事务。

       因此其虽行色匆,但却无人朝着其他方向去想。

       不一会儿的功,许雍便抵达了东宫太子府。

       此时太子府的属官们已然忙成了连轴转。

       无视了众多匆忙的招呼声。

       许雍直接大踏步走进了专属于自己的书房。

       随着房门关闭。

       许雍的面色肉眼可见地阴沉了下来。

       较之昨夜的李贵,有过之而无不及。

       许雍大踏步行至书案处。

       书案上摆放着一份拆到一半的信件。

       许雍快速将其拆,取出其内的信件。

       信件中写了什么不得而知。

       只知那信件落款处署名为李钰。

       此人赫然便是李光利嫡长,前几年长安城最大的纨绔。

       因豪掷十万两白银争夺一青楼女子而被正德帝发配边关。

       现如今已有五六年之久。

       也不知是仰仗其父亲的权,还是其真正的改过自新。

       现如今的李钰俨然已经成了上谷郡三大校尉之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18A+
默认贵族金护眼绿羊皮纸可爱粉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