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田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设置
下一章

第二六九章 眉开眼笑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问题反馈|


       市长的一句话,苦恼得王大海,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好不容易争取到出国的资格,高兴的笑声还没有落地,却不知道什么事又卡壳,真叫人哭笑不得,他想不管是刀山火海,必须勇往直前,不是有哲人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胜利在招手,不能功亏一篑,王大海虔诚地求助市长:“请市长拉王大海一把。”

       “我拉不了。”市长两手一摊,摆出一副为难的姿势,不理不睬地说。

       王大海心里忐忑不安,市长说了算,不能直截了当,如果点破主题,有个万一什么的,真的无法挽回,于是乎,旁敲侧击,试探性地问:“市长不是说,德豪公司有发展潜力,王大海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不错,初步考察,德豪公司已经列入发展第一方阵。”市长想了一会,肯定地回答。

       “我是说出国的事。”王大海不知道市长是故意撇开话题回答,还是没有理解王大海的话意,答非所问,他急切地纠正道。

       “只有你自己拉自己,不要指望别人。”市长看到王大海一副心急如焚的神情,语重心长地安慰。

       “市长不定夺,我能拉什么?”王大海一脸失望,无可奈何地发着牢骚。

       “能拉,必须下苦力去拉一把。”市长依然没有给出答案,不动声色地鼓励道。

       王大海一头雾水,不知道市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出国还需要自己拉什么一把,在绞尽脑汁,山穷水尽,垂头丧气的时候,口中无趣地默念着拉一把三个字,忽然两眼一亮,真是笨得如木头人,市长说他拉不了,王大海可以拉一把,不是明摆着谐音词,意思是拿一把,市政府组团出国考察学习,其实不就是到国外吹吹洋风,喝喝洋酒,看看洋妞,买买洋货,一个人回国允许随身携带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三大件,可是国内稀罕之物,这样的好事,带王大海到国外去玩一趟,言下之意,就是要王大海拿一把,必须贡献出一点资金,而且还是下苦力去拉一把,肯定是拿一大把鲜红的毛爷爷钞票出来。

       豁然开朗,王大海眉开眼笑,兴奋地向市长汇报:“市长,知道了,王大海会下苦力拉一把。”

       市长注意观察王大海脸上的天气变化,忽阴忽晴,没有一个定数,是否知道下苦力拉一把的真正含义,如果没有弄懂,时间不等人,眼看着出国在即,可马虎不得,必须现场拷问,市长收起笑容问:“打算怎么拉一把?”

       “市长放一百二十个心,王大海鞍前马后,是一个拎包的好手。”王大海右手摆出拎包的姿势,踌躇满志地回答。

       “包里装的是什么?”王大海的这个动作,与市长要的答案相距甚远,市长疑惑地问。

       王大海意识到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好直白地说,拎的是钞票,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作为企业的一名董事长,荣幸地随政府代表团,出国考察学习,贡献一点费用,补贴一路上的吃吃喝喝,理所当然,应该没有什么大不了,领导只要不进个人的腰包,不算犯原则性大错误,更谈不上犯法,至于出国归来,被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击中,或者给腐朽的生活方式侵蚀,甚至迷倒在石榴裙下,与王大海拎的一包钞票无关。

       既然市长要问个明白,王大海急忙抬起右手,翘起拇指、食指与中指,三个指头并在一起不停地搓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是在数钱的动作。

       “不是要手拉一把,而是要在嘴上拉一把。”市长抿住嘴说。他扑哧一声,被王大海的滑稽动作,惹得差一点要哈哈大笑,最后还是忍住,没有笑出声,市长作为一个市里的一把手,时刻要警醒,注意群众影响。

       “是这个意思,鞍前马后,负责服务到位。”王大海斩钉截铁地回答。他很高兴与市长的意思不谋而合,嘴上拉一把,嘴上的问题,不就是吃喝的问题,出国考察人员,基本上是大大小小的头头脑脑,谁的手中不握有批条子的权力,只要笔头稍稍向德豪公司偏那么一点点,也不知道可以吃多少餐饭,喝多少瓶酒。

       “就凭你这个赤脚出身的董事长,能鞍前马后服务到位,什么时候学到一嘴的功夫。”市长用不信任的目光,看着王大海问。

       王大海左右为难,摸不到市长的底细,这件事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何必在众人面前,大张旗鼓地宣传,何况在座的大小官员,也不是全部都有出国的荣耀,如果说出来,自古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得不说,这些官僚中,没有小人之心,上纲上线,捅到上级纪委,到时吃不了,兜着走。

       市长今天是怎么回事,不怕在众人面前问个水落石出,难道不想想会出现什么严重后果。既然皇帝不急,太监为什么要急闪了腰呢。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王大海的身上,他不得不回答,回避不掉,于是,战战兢兢地小声汇报:“政府那一丁点儿出差补贴,不够吃一两餐,我负责进行差额赞助,至少一路上不饿肚子。”

       “嘴上功夫,除了吃与喝,还有没有第三种功夫?”市长没有放过王大海的回答,刨根问底地追问。

       面对市长出其不意的提问,王大海没有惊慌失措,他镇定地想,原来市长不是说吃喝的意思,究竟是什么新的问题,得慢慢地来探究,心急吃不得热粥,王大海想了一会,不慌不忙地回答:“要问嘴上第三种功夫,应该指说话。”

       “你会说话吗?”市长紧追不舍地问。

       “怎么不会说话。”王大海毫不犹豫地回答,不管市长问的是什么意思,至少这样的回答没有错,大家抓不住他的小辫子。

       “这话问得有点毛病,哑巴都会说话,哑语应该也算是一种话。”市长略作自我批评,接着又问,“你会说外国话吗?”

       “原来市长是要我学习外国话。”王大海幡然醒悟,自言自语。

       “这是一种交流工具,过去封闭,不说外国话,也讲得过去,现在国门打开,商贸互通,日益频繁,要能听懂说上一两句外国话,”市长饶有兴趣地说。

       “叽里呱啦的外国话,有什么好听。”王大海策略地回答。

       王大海不想学外国话,在学生时代就很头痛学,当时流行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王大海连数理化都没有学好,何况上英语课,等于上英式足球课,基本上都在逃学,老师也乐于此,否则留在班级,无法管教的老鼠屎,害了一锅粥,搅黄了想学习同学的好事,王大海常常带着几个同学,跑到公园的英语之角,踢足球,在球衣上用彩笔画一个曼联队的标志,校长追究起来,美其名曰,实地操练。

       “如果说叽里呱啦的外国话难听,那么哑语更枯燥乏味,但不懂就没有办法与哑巴交流。”市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比喻,说明外国话的重要性。

       “找一个翻译,问题不就解决了,听说还有同步翻译,只要戴上一个耳塞,对方讲外国话,耳机里传出的已经是中国话。”王大海从张老大那里捡来的一句话,津津乐道地向市长汇报。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今天,外国话中的英语,重要性日趋明显,英语可谓是我们与世界接轨的桥梁,是我们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的重要保证。市长在默默地想着这些大道理,如果说出来,没有多少人愿意听。王大海说的话,有他的道理,投机取巧,花钱聘人翻译,也能解决问题,但这是考察学习交流,假如企业之间,有合资合作成功,那么双方的交流可能是常来常往。

       “那是旅游观光,同步翻译听听可以,但这次是考察学习,有可能谈上一个恋爱对象。”市长有意透露出国考察的一点内容。

       “市长真前卫新潮,竟敢搞跨国恋。”王大海笑着调侃道。

       “不是我新潮,是王大海要新潮起来。两家企业之间,如果能谈起恋爱,牵手成功,联合起来,引进新技术,在滨江投资兴业,那才叫新潮。”市长滔滔不绝,积极鼓动王大海要大胆地吸引外资与新技术。接着说,“你说几句英语,既可以表示对他们的尊重,也可以加深印象。”

       “这样说来,是要学几句英语。可我不会abc。”王大海迷茫地说。

       “我那里有一本英语九百句,拿去学。”市长慷慨地支持道。

       “谢谢市长,你就饶了我吧,中国字都没有看全,还要看外国字。”王大海双手作揖,表示真诚地谢意。

       “我也要学,跟我后面,三个月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市长信心满满地建议道。

       “真的有这样更宜事?”王大海将信将疑地问。信是因为市长亲口说出,疑是像天书一样的英语,仅仅需要三个月,学生时代三年也没有学出一个名堂。

       人虽然不能决定自己,但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王大海开始还在为出国不够资格,而与李再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市长一句话定夺下来,德豪公司列入发展第一方阵,王大海与市政府出国考察团随行,王大海除了手心出汗,还有一个感受,人走时气,马走膘。

       出国考察的事终于搞定,这场胜利,来得不容易,王大海更加相信一个老道理,好的运气,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没有德豪公司突飞猛进的发展,市长的眼光,可能不会在王大海的身上停留,不能怨天尤人,总想着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缝,放屁都砸脚后跟。

       晚上七点三十分,王大海乘坐着市长的小轿车,快到人民公园的时候,市长轻轻地拍拍驾驶员的后背,说:“我们就在这里下。”

       司机不解地回答:“步行还有十分钟的路程。”

       “市里的2号小轿车,谁不知道,如果有人群围住小车,进退两难。”市长谨慎地告诫。

       司机找一个人少的地方停车,王大海跟在市长后面,向人民公园走去。

       王大海感觉不对,疑惑地问:“市长不是带我去学英语吗?”

       “是呀,快到了。”市长边走边说。

       “不对吧,上夜校,前方哪有教室。”王大海警惕地追问。

       “露天教室,在人民公园里。”市长回头,看了一眼王大海,笑着答道。

       王大海想象着市长带他到大学或是中学开办的夜校,集中三个月时间,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可是来到公园,他有点大惑不解地问:“公园里黑灯瞎火的,老师怎么能上课?”

       “没有专门的老师,会者为师。教室里老师教出来的英语,死记硬背,只能读,却不能说,也不能听。”市长振振有辞地分析着道理。

       “市长讲的是不是在公园古银杏树下的那一圈新潮人群,我知道,过去经常来这里踢球,听他们在一起叽里咕噜,没有人说中国话。”王大海回想起往日里看到的景象,若有所思地说。

       “那里叫英语之角,不收取任何费用,但进去的人,必须全部用英语会话,那样才能有一个氛围。”市长饶有兴趣地回答。

       “可我一点英语听说的基础都没有。”王大海失望地停上脚步,犹豫不决,不敢踏入叫英语之角的地方,去了也白搭,像一个聋哑人听正常人说话,即使打一些手势,常常理解的意思,文不对题,大相径庭,让人啼笑皆非。

       “说一句,就多一句沟通交流,比一句不会说要强。提高英语口语的唯一途径,就是要坚持不懈地锻炼,大胆地说,勇敢地说,不怕出错,不怕闹笑话,要坚持说到熟能生巧为止。”市长积极地鼓励,激发王大海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主动性。

       出国的事定下来,可又多出一事,市长要王大海新潮起来,学英语,德豪公司要与外国企业谈起恋爱,争取牵手成功,这次也不是单纯地出国旅游,如果能说上几句日常英语,可以表示出对外企的尊重,更加有利于加深印象。

       由于历史的原因,正规教育长期滞后,人们的求知欲很旺盛,在经济相对贫穷的时代,很难找到途径去满足,年青一代刚获得学习英语,打开世界视野的机会,通过在人民公园里,主动与外国人搭讪与闲谈,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公园里的英语之角,迅速扩大,顶峰时期每天达到一百多人,这更吸引了一批英语爱好者。其实,除了少数外国人,都是一些本地大学与中学的学生,或者英语爱好者,自发地来到这里,相互切磋英语,有时老外来了,人们练习英语的热情就会更高。

       市长作风雷厉风行,针对王大海犹豫不决的举止,没有另眼看待,也没有批评指责,而是能网开一面,理解王大海的为难情绪。社会上意见也不一致,有的人提出要拒绝英语,有的人支持首要的就是要学好英语,人云亦云。但不管别人怎么说,市长抓住王大海,他们俩人不能被世俗淹没,出国在即,必须要学会基本的日常英语会话。

       进入英语之角,一盏挂在电线杆上的路灯,明亮的光,照在古银杏树下,给人一种浪漫的氛围,人们三五成群,交头接耳地说说笑笑,很像外国的一个沙龙聚会。场面上,经常有人捂嘴,不好意思地摇头,或是点头哈腰,说着什么。高出人群一个头的老外,夺人眼球,对围住他的人像是小鸡啄米一样,不厌其烦,忽左忽右地与人对答,肩膀向上耸个不停,两手摆动着,没有看见停歇。

       市长看此情景兴奋地挤进围住老外的人群,主动地与老外搭讪,在英语之角,人与人之间,从不过问来人的身份,更不问职务大小,只问一点,用英语交流,不论说什么都可以,只关心英语口语说得对与错,水平高与低。王大海现在明白,市长不是第一次来到英语之角,刚才为什么在还有十分钟步行路程的时候,急着下车,一直走过来,可能是不想暴露市长的身份,至于给熟悉的人认出来,另当别论。

       看见市长挤进去,其他人并不知道挤进来的人是市长,都很自觉,停止叽叽喳喳的说话,给新来的人,与老外说话的机会。市长彬彬有礼地谢谢诸位,不怯场,像是跟他的市民问寒问暖一样,鼓足勇气,叽里咕噜地说了一大通自以为是的英语,老外一直不做声地看着市长,说到后来,市长的声音,越来越洪亮,直到旁边的人都围过来,听着市长的一番慷慨激昂的英语演说。

       王大海虽然听不懂,但用羡慕的眼神,站在旁边,欣赏着市长的即兴英语演说,心想,到国外,还要请什么翻译,仅市长一个人就可以对付,省下来的费用,可以让考察团的成员,加一个大餐,在一起喝两杯。

       一番英语演讲结束,市长带着自豪的语气问老外:“怎么样?”

       老外听完市长的问话,愣在那里没有说好,也没有摇头说不好。围住的人群,鸦雀无声,一片沉默,无一人插话,每个人的注意力,可能都集中在老外的口形,观察老外说话的发音与腔调。

       半天没有反应,可不能冷场,市长有很强的现场调控能力,按规定在英语之角,不允许用汉语说话,但市长灵机一动,对着身旁一位英语教师模样的英语爱好者耳畔,小声地用汉语说,你问问老外,我刚才说得怎么样?

       英语爱好者,没说二话,与老外你来我往地交流几句后,却尴尬地迟疑在那里,没有回答市长的问题。

       此时,王大海主动地走上前,靠近英语爱好者,悄悄地问:“老外肯定说,没有一点挑剔。”

       英语爱好者的一席话,让王大海彻底崩溃了,回答一句,市长刚才说的,老外一句也没有听懂。这句话,简直像一把刀子,要杀了王大海,比王大海自己说出的话,心里还要狼狈不堪。

       王大海与英语爱好者的对话,估计市长能听到话音。市长却大智若愚,没有夺路而逃,从此不会在英语之角抛头露面,好在市长并没有暴露身份,只不过当一个普通的英语爱好者而已,在英语之角,每天像这样尴尬的场面,也许不计其数,屡见不鲜。

       英语爱好者虽然不知市长的真实身份,但能看出有官人的一种气宇轩昂,主动给市长圆场说:“你的语感差了,不能死记硬背,单词之间的灼化读不好,重音找不到,听的人感到难以上青天。”

       市长是一个六十年代毕业的老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的是俄语,后改学英语,自认为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没有想到,在英语之角碰了一鼻子灰。他策略地回答英语爱好者:“我可能俄语的发音习惯没有根除。”

       “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细胞,就与英语结不上缘。”英语爱好者感叹学英语的困惑。

       王大海在一旁,忍无可忍,老外故意刁难,夸大其词,即使是哑语,也不可能一句都听不懂。简直对市长抱有敌意,故弄玄虚,他气愤地跺着脚,骂一句:“他妈的就死。”

       听到王大海的粗话,老外并无怒色,反而高兴地向王大海招手。王大海以为老外能懂汉语,知道王大海在恶语伤人,没有理会,横眉冷对,不屑一顾。

       “他说这位先生的语感好,有英语方面的细胞。他妈的就死(tomatojuice)西红柿果汁,说得很标准。”英语爱好者立即翻译老外对王大海的赞叹。

       王大海并不领情,没有为市长捞回面子,还被老外调侃,气愤地说了一句土老冒英语,想催促市长赶快离开英语之角,没有想到,老外兴致勃勃,径直向王大海的身边走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18A+
默认贵族金护眼绿羊皮纸可爱粉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