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希望公司的猜测
只见深空号的视角中,飞船的屏幕上忽然爆出无数道白光。
接下来那些肉眼可见的陨石碎片和飞船残骸就已经消失不见了。
经过短暂的震惊过后,弹幕上都是铺天盖地的欢喜。
“太好了!深空号成功冲过去了。”
“没事就好,刚才把我吓死了。”
“真是福大命大,回来要多烧些香。”
“太帅了吧!这下应该没问题的了。”
“都说了要相信超新生公司,他们肯定会有所准备。”
“怎么可能?这是什么情况?”
“凭什么?它怎么可以安然无恙!”
“老天!怎么能这样?那我们的希望号不是白牺牲了!”
“呵呵,某些人的内心真是阴暗。”
“还是给你家希望号招魂吧。”
“现在不叫希望号,改叫失望号了,嘻嘻。”
“话说,我没看懂,刚才是怎么解决危机的?眼看就撞上去了。”
“估计飞船的材料质地比较硬?”
“不可能,当时那么高的速度,真的撞上肯定就没命了。”
“好像看到白光一闪,所有的障碍物就消失了,难道是用了什么武器?”
“什么武器这么厉害?刚才看到的陨石那么大块,一次就清除了。”
“是激光武器吗?这威力太惊人了。”
“牛批!这新武器爱了爱了。”
“说什么呢?这分明是新发明的清扫路障工具(狗头)。”
“不信谣不传谣。”
“这么小的飞船居然还装了激光武器,威力居然还那么大,这是什么高科技?”
“对,一般来说,能量武器还是比较鸡肋,对能源的需求极高,占用体积很大,超新生公司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一时之间,超新生公司在飞船上装备了激光武器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
另一边的指挥中心内,众高层的脸色非常难看。
“可恶!被他们逃过一劫。”
“本以为大家同归于尽还好收场,现在的话接下来对我们很难了。”
“我们……彻底失败了。”
“接下来深空号再也没有任何阻碍了,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登上月球了。”
“淦!这本该是属于我们的荣耀。”
“为什么?为什么每次在我们即将打败超新生公司的时候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
“多说无益,接下来大家还是想想怎么收场吧。”
“你们对刚才超新生公司清扫路障的过程有什么想法吗?”
“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激光武器了。”
“没想到这么小的飞船还有威力这么强大的激光武器。”
“他们已经突破了激光武器的技术,将它变成了一种常规的武器,而不再是鸡肋,这对于我们来说很糟糕。”
“为什么?这太反常规了,按理说要达到这种能级的激光武器的体积可能要远远超过飞船的大小,他们是怎么做到那么小的?”
“能量的话反应堆应该可以供应,但是功率是怎么提升上去的?如果没有强大的导体效率会非常低,而且发热非常严重。”
“难道……!”
“不会是采用了超导体技术吧?这样就能实现了。”
“可是如果用液氮维持低温需要的装置也不小,而且成本太高了,好像有些不值得。”
“可是如果不这样的话,他们是怎么实现的?”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脑子里忽然涌现出了一个可怕的猜测。
“该不会……是用了常温超导体技术吧?”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一愣,下意识就觉得荒谬。
“不可能!他们怎么可能找到了常温超导体。”
“不会的!”
他们极力否认着这个想法,不敢往那上面去想,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这是真的,后果是他们没有办法承受的。
如果超新生公司真的找到了常温超导体,那对整个世界的科技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所有的科技都会随之提升几个档次。
而他们在面对超新生公司的时候将再再无还手之力,任何阴谋诡计都是徒劳的。
这次飞船失事带来的影响本来还可以慢慢消弭,毕竟希望公司的市场还在那里。
但是一旦常温超导体问世的话,那对他们的基本盘会造成巨大的打击,毕竟他们一直警惕着超新生公司重返市场。
“可是,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解释的通了。”
“糟了!居然被他们抢先发现了常温超导体,必须要做好准备了。”
众人脸色非常难看。
“不要惊慌!常温超导体未必就能普及,它的制造难度和成本一定不低,只能用在高端领域,这样的话对我们来说还可以接受。”
“不就是常温超导体吗?他们能生产出来,我们也一定能。”
“等到他们未来发布常温超导体的产品,我们就拿过来进行研究,我就不信逆向不出来。”
“对!常温超导体的出现对我们来说也不是个坏事,我们也可以享受到。
自从深空号没有了希望号的压力之后,尤其是旅途已经过半,到了该减速的时候,深空号开始慢慢降速。
现在的深空号已经没有了任何加速度,而是在匀速飞行,再飞一阵会慢慢减速最终直接降落到月球。
不得不说深空号的设计简单粗暴,没有任何分离舱体,也不需要沿着任何轨道。
由于之前的加速度太凶,所以现在深空号依然是在高速飞行,已经花了六个小时,按照计划再有四个小时就会抵达目的地。
这可以称得上是有史以来最快登月的记录了。
让那些航天爱好者和专家们大开眼界。
自从希望号出事,深空号就成了唯一的研究对象,几十年后人类新的载人航天器重返月球,有许多科学家都在盯着它的各种数据。
当然本次飞行只花十个小时是一个特例,今后有可能都不会再打破这个记录。
在超新生公司的计划中,将来后续的飞行会更加稳妥地将飞行时间定在15个小时以上,更不用说以后普通乘客的登月旅程可能时间会更久。
说起来之前深空号之所以那么疯狂加速而不担心宇航员的身体状况还有其他的原因。
被挑选驾驶深空号的宇航员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早就使用过修复药剂,把全身调整到巅峰状态,并且通过各种科学地锻炼达到最适合太空旅行极限的人类身体素质,同时他们还在暗地里被传授过换日诀,身体素质提升了三成。
所以之前那么疯狂的加速让希望号的宇航员都晕过去了,但是对于深空号的宇航员来说还只是毛毛雨。
本来一开始的时候有发射场地的视角以及飞船的各种实时数据,后来变成了飞船前面的太空视角。
此时忽然换了内容,右上角多出来一个小方块,一个精装的主持人小姐姐笑着和所有观众们问好。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主持人小白。”
“由于飞船的航行已经趋于稳定,接下来还需要大概几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开始登月程序,
“什么情况?怎么多出来一个主持人?”
“小白好。”
“哇!有小姐姐看。
“我要看黑丝,看大长腿。
“挺好的,”
“才不觉得无聊呢!我可以再看十个钟头。”
“唉!登月旅行就是这么枯燥无味。
“之前我们已经计划好了进行一些太空直播,只不过之前飞船一直在加速,对宇航员有一定负担,现在飞船已经按照既定计划自动飞行,宇航员就可以腾出手来,正好为大家展示一下太空飞行的魅力,延迟还是很高的,所以不一定能回答什么问题。
“还有这个福利?”
“太好了”
“给我们展示一下飞船内都有什么设施,保密做的太好了,起飞之前我们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不行,不能心动,不然的话我会忍不住想要去登月,那得等到猴年马月了。”
“那也没关系吧,从今天看到的表现估计很快就会有普通人可以参与的登月旅程。另一侧展现出了飞船内部的画面。
从画面看正是宇航员举着自拍杆拍摄的。
他先露出了憨厚的笑容跟观众打招呼,瞬间迷倒了一群迷妹。
“哇!是帅气的小哥哥。”
“大夏登月第一人。”
“看身形是我的老公没错了。”
“小哥哥之前承受那么高的过载没问题吧?”
“看起来还好,身体素质够牛。”
由于并不在没有引力的深空或者是蓝星的环绕轨道上,因此飞船内此刻并不是失重状态(不知道对不对,勿喷,设定的是从地球直线飞月球,就像坐电梯一样)。
此刻的飞船已经调整到一个角度,来自蓝星的引力正好让宇航员可以在飞船内行走。
经过了长时间的延迟,
“没问题,多谢大家的关心,刚才的那个加速度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了,我在训练中已经不止一次试过更高的过载。”
“哇!老公回我了,我太幸福了。”
“滚,这是我的老公。”
“楼上两位穿件衣服吧。”
“小哥哥,能不能带我们展示一下飞船内的布置。”
越航员看到问题之后答应了下来。
“没问题,那么接下来我来带大家参观一下整个飞船的内部布置。”
“刚才出来的那个是驾驶舱,是整个飞船的控制室,就不过多展示了,主要还是展示一下活动区域。”
说着他边走着来到了一个简洁白色空间,充满了科幻设计。
“这里就是我的生活区域了,当然这次航行可能用不了那么久,不需要使用这些设施。”
“这里是卧室,这里有一些健身器材,这里是食物和生活用品储藏室。”
接着他又来到了一个房间。
“这里大家一定很感兴趣。”
说着他将镜头对准了室内的设施。
只见这里有一些固定起来的黑色塑料盘,里面有一些黑乎乎的东西。
“来太空当然不只是简单的旅行,还附带了一些实验,大家猜猜看这是什么?”
“种子?”
“这也太好猜了吧。”
宇航员点了点头。
“没错,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种子,这个大家都不陌生了,很多人都知道,做这些实验非常有意义,毕竟上太空的机会不会太多。”
“这边还有些各种各样的太空实验,有些很有趣。”
讲了一大堆专业名词,比如什么伽马射线偏振、冷原子钟、金属合金亚稳材料实验等等成功震慑到网友之后,他又来到了飞船的末端。
“这里就是飞船的动力区域,这里还有很多高端的设备,有一些大型机械装置是登上月球后可以用得到的。
“比如?”
“在月球挖土?这次有了飞船,应该可以带不少的月壤回来吧。”
“能种菜吗?”
“月球上可是有氦三资源,这是蓝星上没有的,未来可控聚变可能会用得到。”
“估计还顺便带了几个探测器。”
“干脆就地建一个月球基地得了。”
不知不觉中,宇航员已经来到了一个特殊的区域。
此刻他犹如身在太空中一样,周围无数清晰的繁星点缀着夜空,他往某处望去,有一颗蓝色的星球已经被远远甩在后面,再往前望去,距离月球已经越来越近。
“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试试,在这种地方观看星空的体验简直太棒了
“好美呀!”
“哇塞!这是哪里?飞船上还有这种区域?”
“我承认我心动了。”
“什么时候推出登月旅行?我已经等不及了。”
“这!能不能先在虚拟世界推出一个登月之旅让我们体验一下?”
“主播是来到飞船外面了吗?”
“这里是透明的吗?”
“不太可能吧!飞船一定是封闭的。”
宇航员给观众们解释了疑惑。
“这里并不是在外太空,而是飞船内的一个房间,只不过装备了高清晰度的屏幕,加上超高分辨率的摄像头,可以把房间布置得好像身处太空一样,但是只是隔着飞船的外壳,所有的景象都是实时采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