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三、互相伤害(下)
邱欣东说的简单,但徐生洲可不会真的认为就那么容易。
提问是学习研究的开始。尤其是面对菲尔茨奖得主和欧、米等国高校教授的时候,如何提出深刻而恰当的问题,更考验提问者的能力和水平。问太粗浅的问题,显得自己无知;问太艰深的问题,是打对方的脸;如果问的问题跟报告内容八竿子打不着,简直就是制造笑柄。关键还在于自己要薅他们的羊毛,这就必须把他们的报告内容、研究方向和自己遇到的困惑有机结合起来,在报告结束的时候,提出一个恰如其分的问题。其难度不下于在三个鸡蛋上跳舞!
为此,徐生洲要求石新科收到参会者投稿之后,必须第一时间打印出来交给自己。拿到论文,先要用“初级超凡卓绝的学术眼光”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明显的错误、抄袭;再看看作者的简历,了解他之前的研究经历和研究方向;然后认真阅读论文,看看文章的精华是什么,对解决霍奇猜想有哪些新颖的思路,或者开拓出什么新的方法,其中又有哪些对自己有用,还存在哪些问题;最后才考虑自己该怎么提问,希望等到对方什么样的回答。
这一整套流程走下来,少则一上午,多则两三天,真的是伤神费力。但好处也不是没有,等到看完所有参会人员的论文,系统里的研究进度至少提升了5.2个百分点!
7月29日,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神州科技职业学院举办的首届代数几何国际研讨会终于在新校区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和漂亮国、霓虹、高卢等国的70余名代数几何研究者参会。由于参会人员有中科院院士成德如,还有邱欣东、安德烈·奥昆科夫等4位菲尔茨奖得主,教委和省里面非常重视,专门派高级别领导出席,对该次会议的召开表示高度肯定。
出席会议,自然要参观校园。
在观览完新校区的校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以及Perkins&ar-Vafa不变量的计算给出了公式21,但我们在《JAG》第七卷Kedlaya等人论文中,却看到差异明显的公式,即……。我认为在条件29、32的约束下,公式21可能需要更加严格的限制。对此问题,你怎么看?”
奥昆科夫精神一震:“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理解的。”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了起来,十分钟以后,他再次颓然停住笔:“或许,对于这个问题我还需要再认真考虑一下。接下来,最后一个问题?”
“好,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
于是,可怜的安德烈教授被三个问题挂在台上近半个小时,最后一个问题都没有答出来。但他也承认,徐生洲提出的三个问题都非常深刻,如果能解决这三个问题,他的论文质量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接下来,是另一位菲尔兹奖得主的大会特邀报告。
照例没有别人提问,然后照例是徐生洲的友情救场,结果对方再次被三个问题挂在台上近半个小时,最后一个问题都没有答出来。
下午,分别是漂亮国密歇根大学巴加乌教授、霓虹偷吃油大学户田教授和高卢十一大学皮埃尔教授的主报告,结果无一幸免,都被徐生洲友情救场的三个问题封杀在台上。巴加乌、皮埃尔都还很大度,爽快地承认对这些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户田则被问得面红耳赤,让徐生洲一度以为他要在台上切腹。
到了晚间,邱欣东忍不住找到徐生洲,直接开门见山问道:“小徐啊,你这代数几何国际研讨会还打算开第二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