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田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设置
下一章

第一六四章 登门求教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问题反馈|


       对于期刊杂志来讲,审读机制通常是双盲的。

       双盲的意思就是,论文撰写者和审读者都互相不知道对方是谁。

       这就像古时候的结婚,洞房之前,你不知道我深浅,我不知道你长短。

       这次,RPL物理期刊社把原作者和审读放到同一个国家,未尝没有一些恶趣味在里面。

       可能,他们也是想看一下沈光林的真实水平吧。

       沈作为投稿者的时候天天跟审读吵架。

       当他做审读者的时候是不是也会跟投稿者争吵呢,尤其这个投稿者还是他自己国内的学者。

       花旗国的编辑和主编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群人,他们能够有什么坏心思呢。

       尤其是这些年,中美友好是大趋势。

       他们也非常迫切的希望东方某国能够在他们的扶持下有所进步,因此在很多事情上面向华夏国都会开绿灯。

       这也是证明他们要比CCCP优越的一种方式。

       发现了信纸上的秘密,窦委员和范委员却犯了难,这位审读者是谁呢?

       信纸的编码已经明确的显示出,这位审读者肯定就是国内的某人。

       因为这样的信纸只有国内才会有,而且,如果他是个外国人,也不可能把反馈意见写的这么细致。

       洋洋洒洒,现在再去看那些要点,几乎就跟耳提面命一般了。

       有心了。

       这位审读能够是谁呢?

       他应该也已经认出投稿者是华夏人了吧?

       不然不可能给出这么详细的指导。

       国内的物理大拿相当不少,理论物理的,航天的,凝聚态的,但一时半会儿真的想不出这位牛人是谁。

       想不出就不想了,窦委员自己也是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物理大牛,英文水平还算可以,只是常年不怎么参与国际交流,确实在使用习惯和语法上有些生疏了。

       范老师其实也是一样的。

       他们自身水平都足够,只是对国际上通用的行文习惯缺乏最直观的认识,还是交流太少了。

       看别人写的期刊和学术论文两个人确实看过很多,但是轮到自己写的时候就不行了。

       尤其他们是先按照华夏文写好原稿,然后又转翻译的英文,词不达意的地方肯定存在。

       想要修改,肯定要找一个熟悉国际行情的人。

       晚饭桌上,两个人还在讨论着这个问题。

       “老窦,我们学校有个人,他的英语论文书写水平很高。”

       老范喝了一口泡着麻花的麦乳精,软和,还能补充营养。

       “是嘛,有多高?”窦委员混不在意,并不是他不相信,毕竟只是一个翻译而已。

       “反正是很高,他科研能力怎么样我们不作评价,但是他的论文写作能力是真的强,一个不起眼的创意,在他的都能写出花来。”

       沈光林批量发表论文这件事在整个京城大学都传开了。

       很多大家觉得应该是习以为常的物理发现,到了沈光林这里,就能变化出一份论文,还是SCI期刊收录的高端论文。

       沈光林到京城大学这才一年的时间,已经发表了不下10篇SCI论文了吧。

       “真的?这么厉害?他是天才吗,一年就能够发表十多篇SCI论文。”

       “是不是天才不好说,不过我看他的脑子反应也不算快,但是人家切入点选的好。他的每一篇论文都让人感觉说了很多,但是总结起来又似乎什么都没说。”

       “这是写大会报告吗,咱们这可是专业论文。”

       “那人研究的也不是社科,就是研究物理的,据说在洛杉矶理论物理国际大会上还大放异彩呢。只是不知道他那些论文是怎么写出来的。”

       范委员这是对于“职业刷子”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在后世,一个不错的创意能够写三五篇高质量的论文了,沈光林只是把以后学者们逐步磨练的技能提前40年给用出来了。

       “那位老师叫什么名字,能够帮我引荐一下吗,改天我带着论文去拜访一下,你这么一说我还真的来了兴趣。”

       窦和光原本还想自己慢慢修改呢,他来找老范本就不是真的求教,这是来炫耀的。

       真找个人润色一下也不错,毕竟更省时省力。

       “可以的,他姓沈,叫做沈光林,是物理学院的老师,原来找他修改一篇论文都要200块呢,现在听说他已经很少出手了,毕竟地位水涨船高了嘛。”

       京城大学的老师们本来还觉得沈光林收费贵,但是等他金盆洗手之后才觉得,哪怕是500块也是值得的。

       “是他?”

       窦和光惊讶了,原来这位年轻人并不完全是依靠裙带关系的呀,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名声。

       “怎么,沈老师你也认识?”老范好奇了。

       “过年的时候还真的见过一面,听说他已经是教授职称了是吗,你们京城大学给教授都这么随意的吗?”

       窦委员自己是高级研究员,其实算职称的话也就相当于教授。

       那位小伙子看年龄都未必有自己儿子大,竟然已经跟自己是一个级别了。

       “你可别乱说,我们学校怎么就随意了?人家沈老师别看年轻,能力确实强啊,我上次说的,在《科学》上发表文章的年轻老师就是他。”

       老范不得不为沈光林证明了,老窦怀疑沈光林其实也是在变相的怀疑京城大学。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了,我们后来才知道,他其实是发表了两篇《科学》,并不是只有一篇。”

       沈光林一直没有把综述当成是可以炫耀的谈资,但是在写履历表的时候,确实是两篇《科学》,这是实打实的成绩。

       “那他怎么自己说,评得职称是因为帮学校拉了一个科研项目,这是学校奖励给他的回馈?”

       窦委员开始也觉得不可思议,觉得京城大学不可能这么草率,不过看着他年轻,觉得他就不应该有什么学术功底,走裙带关系也是理所当然。

       “人家那是谦虚。科研资金这个事我也清楚的,因为我们材料学院也参与了这个科研项目,是一个研发隔热耐高温材料的项目。人家沈老师自己就研究出来了一种不错的材料,也并没有使用专项资金,学校只是投桃献李,加快了审批流程而已,人家本来就够资格。”

       “这么厉害!”

       “那是,我听过他的讲座,比较会忽悠,喜欢说一些模棱两可的前瞻性话语,而扶桑人就吃他这一套。他现在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用的全是扶桑人捐的款。”

       老范并比知道沈光林那些前瞻性的话其实就是历史发展的事实,后续的结果发展就会证明他说的是对的。

       “人家就平白无故的拿钱给他用?就没有点别的条款?”

       这个时期的人,敏锐性很高,总会觉得这里面肯定有利益交换。

       “应该没有,你要是过去看了就知道了。据说他们接受捐款的条件也颇为苛刻呢,只接受无偿援助,不接受监督,不接受定向研究。”

       “那扶桑人为什么还捐款。”

       “为了科技进步!”

       这是沈光林自己说的,也是他实验室的宗旨和方向:为了科技进步。

       ......

       沈光林还不知道有人在谈论自己。

       因为他正在为家里发生的破事皱眉头呢。

       李蓉自从成为“小舅妈”之后,整个人态度都变了,原来是与世无争的一个人,现在开始展现了掌控欲。

       当然,她并没有和江振华产生矛盾,而是和外甥女江振华结成了统一战线。

       两个女孩共同掌管了家庭的各项权利,但她们对外来者绣花姐等人采取了一致的排斥态度。

       主要是绣花姐的那位婆婆确实有点烦人。

       之前就有说过,沈光林的大部钱财就锁在地下室的箱柜里,日常零用的散钱就放在堂屋的另一处箱子里,谁想用都可以去拿。

       沈光林和李蓉都不管数,而江振华是个南方姑娘,非常细心,钱箱里有多少钱她一清二楚时常清点。

       绣花姐的婆婆来了之后,动不动就拿钱箱的钱,这让外甥女很不满。

       但是她那会儿还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现在,李蓉小姐姐“升级”了,从姐妹成为舅妈了。

       她对这个家庭的财权也产生了一定兴趣,而且听到外甥女说那位老太太已经搬出去住了,日常花费还要过来拿,也是很不高兴。

       因为他们大部分时间都住实验室那边,福缘门隔三差五来一趟,很少开伙。

       过年储存的食品消耗完之后就没有再补充。

       绣花姐的婆婆常住这里了,她从家里拿东西顺了手,等到没有可以拿的东西之后就开始拿钱去买。

       这种事情江振华肯定不能容忍,她把钱收了起来。

       万万没想到,这位老太太竟然开始搬运家里的物品去换钱,然后被捉了现行。

       整个周边全是自己人,她们有点风吹草动江振华全知道。

       果然是升米养恩,斗米养仇。

       绣花姐懦懦的不说话,这毕竟是她婆婆。

       婆婆也并不知悔改,我做这一切也只是为了孩子,我又没有收入,这房子你们又不住,我没钱花了肯定要拿点东西换钱呀。

       这件事该怎么办沈光林也没想好,他把最终决定权给了李蓉,她是主母。

       京城的正月,天气仍然很冷,虽然已经立春了,但是还不到倒春寒的时候,其实还像是在冬天。

       窦委员觉得自己不应该矫情,还是约着范教授去拜访沈光林。

       他们先去了物理学院,沈光林果然不在办公室,教学助理说可以去他的实验室找他,就在中关村。

       说着,助教还拿出了两把钥匙。

       “这是做什么?”别说老窦了,就连老范也是一脸雾水。

       “到实验室毕竟有点路程,你们要骑车去吗?要去实验室的话,可以骑自行车的,节约时间。“

       有意思,“那就不怕我们把车骑走了吗?”

       “所以才需要专门有人管理呀?”

       “好吧,有道理。”

       看着车棚里一排全新的自行车,上面喷着“对称性破却研究所”的字样,外面还写着共享单车领用点。

       好创意,如果收费的话肯定是一项商机。

       出了京城大学南门,对称性破缺研究所很快就到了。

       气派的办公楼宿舍楼,别致的园林设计,这就是沈老师自己的研究所?

       “他一个人拥有这么大一家研究所?”窦委员表示不可思议,他所在的中科院材料所也只是两三间大办公室而已。

       “应该是吧,我也没来过,我跟他也只是一面之缘,也就是研发课题的时候碰过面,很礼貌的一个人。”

       大门口竟然还有警卫,看起来很是正规啊。

       两位报上了自己名字,警卫很客气,立刻就拨打了电话。

       很快,沈光林从实验楼里出来了。

       竟然有两位学部委员联袂来访,简直是稀客呀。

       学部委员在以后可就是院士,只会越来越稀有,搞好关系是必要的。

       沈光林非常热情:“范教授,当日一别,您老风采依旧啊,尤其这颗门牙,那真是鹤立鸡群,超凡脱俗啊。”

       其实俩人并没有像老范说的那样不熟,沈光林对待范老师向来是非常热情的,范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位谦虚“有礼”的小伙子。

       “窦委员,又见面了!”沈光林同样不冷落这位窦委员。

       窦委员发现,今天沈光林和初次见他的时候不一样,他今天散发着不一样的自信。

       这里毕竟不是玉泉山,这里是他的主场。

       “小沈,咱们又见面了。”窦委员其实是来求助的,之前对沈光林有看法,现在竟然还有些不好意思。

       接下来是参观流程,沈光林带他们参观了整栋实验楼。

       整栋楼大部分还空着,生物研究人员一直没有到位,只有物理和化学组的人在做研究。

       这还是年后又增加了人手,不然以前人员更少。

       沈光林的实验室是花了大价钱的,条件果然不错,尤其化学实验室,各种器械看起来就很高级,不但好看而且好用。

       沈光林自己的物理实验室高级货也不少,高倍显微镜,分光仪,光谱仪,质谱仪,激光发生器,虽然谈不上特别名贵,但是高端。

       “沈老师,建设这件实验室花了多少钱?”

       “到目前为止一百多万吧。”沈光林也没必要藏着掖着。

       “可以呀,才一百万就能建设成这样。”

       沈光林并没有说这是美元,窦委员也自动的把钱默认成人民币了。

       “到饭点了,咱们一起吃个便饭吧,也没有特别准备,就是一顿普通的工作餐。”

       “行吧,客随主便。”

       沈光林带着两位委员进入了食堂,已经有人在排队吃饭了,他们看到沈光林进来,也没有特意打招呼,大家都比较随意。

       沈光林帮助窦委员和范教授各拿了一个餐盘,然后跟着一起排队打饭。

       “你们吃饭要钱吗?”

       “要钱,但是不要票。”

       “价格呢,跟学校相比怎么样。”

       “跟学校一个样,早餐也是包子馒头,午饭是馒头米饭,晚饭也是馒头米饭,夜宵一般是炒粉炒饭之类。”

       不过,跟学校不一样的是,沈光林的实验室请的可是大厨,是可以号称八级工的大师傅。

       “具体费用怎么收呢?”

       “一毛钱一样,无论什么菜,都是一毛钱一样。”

       “馒头也卖一毛?那不是贵了点,学校的馒头可是只要3分”

       “我们这里都卖一毛,不过可以吃到饱。”

       窦委员看了一眼菜品,可以呀:土豆红烧肉,白菜炖粉条,四喜丸子,海带汤。

       窦委员也是南方人,他没有要馒头,要了一份米饭,也是1毛钱一份,带着碗一起蒸的。

       打菜的时候可就不一样了,大师傅问都没有问,直接先给每人打了一勺,然后说,丸子每人只有一个,多了就没有了,其他的菜没了还可以再加。

       土豆红烧肉,土豆不多,肉块不少,而且师傅也没有手抖的毛病。

       “这个菜也是一毛?”

       “不然呢,我们每餐的伙食补贴就是5毛钱,所以,三菜一汤加上主食就是5毛。”

       狗大户!

       有钱的实验室就是不一样。

       天冷,自然没有午休。

       沈光林办公室的条件相当可以,电话,打印机,电视这些都有,还有专门的茶台和酒柜。

       有钱,什么都可以有。

       沈光林一边泡茶,一边询问两位学者过来的目的。

       这种达者为师的事情也不需要藏着掖着。

       “沈老师,听说您撰写论文非常有一手,我最近投递了一篇论文,对方要求我进行行文修改,你能不能帮我看一下该怎么修改才比较合适。”

       沈光林已经很久不接这个活了,没有想到自己名声竟然能够传播的这么远,竟然连中科院都知道了。

       学部委员的忙可以帮,这个人情可以认下。

       “拿给我看看吧。”

       沈光林一看到论文,立刻觉得好眼熟。

       这也太巧了吧!

       “审稿人说我使用的语句不符合物理常用语言,而且还有一些其他错误。可是我脱离国际交流十几年了,看期刊杂志还行,自己写的话确实有很多力有未逮。”

       “你帮我翻译肯定不白忙活,一个第二作者怎么样?这可是RPL的第二作者,而且是稳过的论文。”

       学者的自信和骄傲是从骨子里迸发出来了。

       沈光林却扭捏了:“窦委员,我还真的不能帮你这个忙。”

       “小沈,老窦难得找你帮忙,你要是不太忙的话就帮一把呗,就你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比较多,修改起来也比较有针对性。”范教授也忍不住帮腔了。

       “不是这个意思,并不是我矫情,怎么说呢,窦委员的这篇论文写的很好,可是,这些修改意见就是我写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18A+
默认贵族金护眼绿羊皮纸可爱粉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