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功成不必在我!
“飞鸿兄以为,如何才算是国富民强呢?”
听到叶书这个问题,黄飞鸿就是一愣。
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或者说整个大清,都没想过这个问题。
就连维新派,也只是说实行变法,使得百姓衣食无忧,官府仓禀充足,和几百、一千年前古人变法时说的话,没什么两样。
这些老百姓无比期望的社会现况,黄飞鸿想了想,觉得在当今世界,并不能算得国富民强。
叶书又问道:“是人人都如你这般精通拳脚枪棒,武艺过人,军队兵甲齐整,矛戈锋锐吗?”
矛戈锋锐?
黄飞鸿直接摇头,看了今天的大炮轰鸣,再去发展刀枪弓箭,那就是个笑话。
……
叶书又问:“似白莲教那般,借神佛言事,将希望归集于鬼神,使信众刀枪不入、水火不侵。似这般可能抵抗列强,算是强国么?”
这就是在说笑了。
毕竟这年头,白莲教的“神佛救国”,哪怕是在民国时期,都有人信。
叶书原以为以黄飞鸿的智慧,会直接怒斥其胡说八道,没想到对方竟然仔细思考了一下。
“神佛之术我还没见识过,平时也只听说湘西、腾腾镇那边的古林老镇里,偶有僵尸出现,还有捉鬼的道士出现……
而且听老人说百余年前,东昌城中有妖魔现世,光天化日,硬是将乾隆帝斩首,还吞食了满城老小百姓的性命,至今东昌城中,城角还有一片废地,夜夜鬼哭……”
说到这里,黄飞鸿又摇了摇头,“不过那终究只是传说,在这大炮轰鸣下,即使真有道术、刀枪不入,恐怕也是不济什么事的……”
咦?
还真有僵尸?
东昌城?妖魔屠帝屠城?
听起来怎么这么耳熟?
叶书心里,一下子想起《僵尸道长》里的剧情。
难道《僵尸道长》和《黄飞鸿》两个剧情世界,竟有相通之处么?
而这两个世界,又和自己经历过的《还珠格格》,一脉相随么?
那自己岂不也算是天下有名的妖魔了?
毕竟是剧情世界,也有可能。
但人道大势,浩浩荡荡,区区几个僵尸、茅山术法、狐妖厉鬼,恐怕也只是这乱世的点缀,不济什么事。
……
将这事记在心里,叶书就问出了最后的问题。
“那若是国家如西方列强一般,船坚炮利,扬威名于万里之外;百姓驱炮舰行商,在异国虽只一船一人,也能傲视四方,威风凛凛,直面敌国君主而不失国体,似这般,可算得上是世界强国么?”
“正是这样!
黄飞鸿“腾”地坐了起来,双目有神:“非如此,不能称得上是强国!”
往日里埋藏在心里的疑惑,被叶书三句话,猛地惊醒!
也曾想过国强,也曾想过民壮,也曾相信朝廷变法。
但黄飞鸿和大多数人一样,根本不敢去想,自己的国家,能达到什么程度,因为那看上去似乎遥不可及。
但现在,经历叶书一个个地筛选,他已经无比确定。
自己期望中的强国盛世,正该是叶书口中说的那样!
不靠火枪、大炮保护国家,难道要靠自己的无影脚、白莲教的刀枪不入么?!
严振东的硬气功、铁布衫,近些天他也有所了解,是利用一口“天地灵气”,搬运全身气血,集中到某一身体部位。
因为运用了“天地灵气”,脱离了凡身桎梏,所以能使身体坚硬如铁,可防刀枪。
这一功夫练到深处,就能在战斗中随心运转,堪称一代宗师。
但能练到严振东铁布衫这种程度的,天下又有几人?
而且就算其能防刀剑,也挡不住洋人的火枪,这点黄飞鸿很确定。
唯一能依靠的,只能自己也拥有大炮!
……
叶书见他想得明白,就轻松许多。
最怕的,就是这个正人君子,不肯接受现实,和满清保守势力一样,学鸵鸟不肯张眼看世界。
话说到这一步,叶书就挥散众人,只与黄飞鸿一人讨论。
“那怎么样才能达到这一地步呢?
想造炮,得有炼钢厂、得有武器装备厂、大量的钱、大量的人才储备,会使用蒸汽机,懂西方技术的那种人才!
而想拥有这些,又需要从零开始培养人才,让他们脱去愚昧,知道世界的发展与变化,用自己的血汗生命,一点点缩短与列强间的差距!
这么浩大费时的工程,较之重建万里长城,也不差多少了……
这些,是靠清廷变法,能做到的吗?”
听到这里,黄飞鸿心里一凉,随即又警惕问道:“难道叶先生是想造反?还是用这些话,来诓骗我?”
叶书摇头道:“我只是在说一个事实,这些基础,以清朝之积弊,根本完成不了,须得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是五十年、六十年的艰难积累!
清廷变法,光绪慈禧,有魄力做到这一点吗?”
“那怎么办?难道这就是个镜花水月?!列强也不可能给我们这么多时间!”黄飞鸿有些丧气。
他不是笨蛋,只是先前受格局限制,原电影中,他也明白了“想图强,就要改变自己”的道理,这时经叶书一提醒,整个人的心胸气度,都有极大改变。
他能分辨得出来,叶书所推测的话,句句属实。
叶书将地图重又拿出来:“清廷从来都指望不上!
华夏民族的复兴,难道还想着依靠那些寄居腐生的螨虫老爷么?!
只能靠咱们这些人咬牙硬撑,撑过去了,就赢,撑不过去,那就一起死!
我所要做的事,就是让肯咬牙硬撑的人,再多一些!
当今大争之世,群雄并起,列强必定彼此攻伐,卷起燎原大火,任何国家都不能独身事外!
这也正是我们积蓄实力的机会!
由清廷直面列强、国内势力冲击,我们一心培养人才、积蓄实力,这才能为三十年、五十年后的那一代,以无数人的鲜血、生命,拼出那死中求活的一线生机!
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须由我而始!
我身不由已,近日又要去做一件大事,说不定就再没法回来。
飞鸿兄,你可愿意,为这民族,接起这千斤重担么……”
ps:感谢如此可爱的我的500,后清愚民的2000打赏。
求收藏啊!推荐效果不好,要是收藏再没什么起色,我怕编辑会不再给推荐位,嘤嘤嘤……
“从今以后,我若不在,沙河帮一切事宜,就由黄师父主持!你们听明白了么?”
当天晚上,叶书就开始做布置。
民团自然遵令,黄飞鸿在他们心中的名望,比着叶书,或许还要高许多,毕竟他们对黄飞鸿更熟悉。
“飞鸿兄,这就是沙河帮目前所有的物资、以及我与洋船的约定,用钱向他们购买物资、机器、技术文件,每个月商船到岸,都会有我们的一批货运来,为此我也让步了一些利益给他们……”
跟随两人的赵秀才、张行远心中凛然,对黄飞鸿的身份再没质疑。
“乱世之中,想做成大事,一味妥协、和稀泥可不成,武力威慑为正,以和为贵为奇,正奇相应,才能稳如泰山!飞鸿兄,我知道你性情宽厚,但为了大事,也望你以后多加思量!
培养人才,不参于任何一方政争,这便是我们要做的,飞鸿兄还请牢记。”
该说的,不该说的,叶书都说了。
心里,对于这个时代所有的遗憾,所有想要做出的努力,都付诸于行动之中。
很累,谋划、布局、行动,耗费了叶书这段时间,大部分的精力。
但此时,他看着黄飞鸿变化的神情,却是心里一阵满足。
脑海里,疲惫的精神下,是无比心安的感觉。
叶书甚至能感觉得到,自己的精神,也就是神元,正在缓慢又坚定地进步着,一切都如水到渠成。
能做的,都做了。
哪怕现在离开这个世界,叶书也不会有所遗憾。
与黄飞鸿讲了半夜,叶书回到住处,盘膝宁神。
果然,自己的神元已经突破到了92,再有八点,就能突破凡人桎梏,进入到lv2的境界。
反倒是精元,原本一锅《黑菇木耳炖鸡汤》,能给他增加十几二十点的精元,但境界突破到lv2后,就只能增加十一二点,远没有想象中的进境迅速。
当然了,这只是叶书的想法。
在其他人眼中,尤其是严振东眼中,叶书的体能,却是以一种恐怖的速度增长,每一天,实力都有进步。
……
第二天,满城都沉浸在一种奇特的氛围之中。
无数的富商、江湖势力、百姓、甚至是广州周遭的大小人物,听说叶书昨日的事情后,俱都连夜赶来。
任世平家的院子,院墙已经被他连夜拆了,就为了能多容纳些人来。
即使如此,当纳兰元述赶到时,整个院子已经被挤满,一个人一个小椅,摆得整整齐齐,只留下两条过人的小路。
如果不是自己身份特殊,得了现任广州提督的相助,纳兰元述都只能往街两旁房顶上找地方坐了。
坐在最前面的,却不是官员豪商,而是各家带来的幼子稚童。
这些人里,有州府官员家的小公子,也有广州城中布衣百姓的子弟,甚至连广州城周遭乡下土财主,都连夜把儿子送了来。
所有人都知道,想求得叶书这样一个“言之有物”的留学生讲学机会,有多难得。
纳兰元述暗自点头,心中对叶书生出一股子敬意。
“这个叶书,倒不像那些借机敛财的白莲教之徒……就是不知道他所说的救国方略,与京城里的维新派,有什么不同……”
直到看到叶书前,纳兰元述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如何才算得上是国富民强呢?”
但当叶书将昨夜与黄飞鸿说的话,修改后在众人讲出时,纳兰元述就再没有其他心思,只是双眼放光,热切地看着叶书,心里升起滔天海浪!
“想强国,先要培养出能强国之人!
何谓强国之人?
首先就是要知道世界变化,精通各**事、政治、科技情况的人!
朝廷花费大力气遣人留洋,每期不过十余人,看似渺小,但在我看来,却是真正的利国大事!
这些人以后回来,或许也有表现平庸的,或许也有学而不成的,但他们的见识、本领,却是已经远超国内所需,再平庸者,也能教出更多的人才!
当然了,不是所有人都能留洋,但同样可以自洋人处,购买西方科技书籍、制造技术、工厂机器!
而这,又需要大量的翻译人才!
我于洋人商船处,便延请了几位洋商、教父,购买相关物资,以后城中富商、官绅,只消耗费原价十不足一的代价,就可从沙河帮处,复录西洋学问……
我这一脉的治国学问,不在政治,不在党争,只在于培养人才,各位须知!”
“……”
“这才是真正的惊世大才啊!
小小的广州城,何时来了这样一位救国大才?!
当真是天佑我大清!”
纳兰元述几乎喜极而泣。
他身为旗人,一生忠胆,眼看乱世将起,午夜梦转,也常苦思救国良策。
但想到最后,也只有一句“以死尽忠,以命报国”而已,内心深处,却是自己都不知道还有什么希望。
但在今天,听了叶书一席话,纳兰元述却是恍然大悟,脑海中乍现一线希望的光明。
“对啊!想要强国,须先有强国之人!
现在京城中搞洋务运动,大多数人却连大炮都不了解,将其视为妖物,这样盲人摸象,如何能够强国?
这位叶先生,年岁虽小,却不浮躁冒进,只着眼于人才培养,看似格局太小,实则才是适合我大清的国策啊!
一如学武,马步都没扎稳呢,就想与人争斗,不是找死么?!”
纳兰元述越想越是兴奋,瞧着旁边手下师爷奋笔疾录的样子,更是心中狂喜。
“我须将叶先生的话,上奏给皇上、皇太后知晓,并请皇上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请叶先生入仕,为我大清力挽狂澜!”
纳兰元述却是不知道,真要按叶书的话做,一心了解世界变化、培养人才,那大清只会死得更快!
毕竟,在历史上……
大清做过最正确的事,就是派遣留洋学生!
这让这个民族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开始以几十年的时间,培养出大量的、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甚至延泽新中国。
而大清,做过最错误的事,也是派遣留洋学生!
毕竟,这些可爱的留洋学生,吃着大清朝的官粮,干的却是剪辫子、掀起反清革命的勾当……
这些老祖宗啊!
真的是……
优秀!
ps:感谢osheshe的打赏。
这一章加更后,欠更全部还清,轻松。
目前收藏是七千七百多,如果下周周末前,能达到一万,少冲再加更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