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Scode内测版上线
大概是博浪的传统,又或者是几个主要联合创始人都出自华工的缘故,在职研究生老银同学也将Scode项目的主要开发部分放在了华工内。
同样也组建了实验室。
叫编程语言探索实验室。
虽然博浪与华工在研究型项目上合作颇多,不过真正单独成立实验室的,只有系统、芯片、编程语言三方面。
在经过一系列发展之后,目前已有所升格。
比如原有的移动设备操作系统实验室已经升格为操作系统探索实验室。
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也升格为了极大规模IC设计探索实验室。
覆盖范围已经到了相关领域的最大化。
主要也带上了‘探索’两个字,意味着无限可能性。
眼下在博浪的整体需求下,编程语言探索实验室的压力相对来说比较大,因为时间周期非常紧张。
温良同李泽一道走去实验室。
路上,李泽也是略有点唏嘘:“这段时间老银压力应该是很大,博文现在又在莫斯科,他那摊子事情老银也得抽出时间来去兼顾,主要是博浪实验室方面,一般二般的工程师也很难拿捏,现在还能赶这么快的效率把Scode搞个差不离,属实不容易。”
“是啊。”温良深表认同,“大家都辛苦。”
“也就是现在还不是时候,不然真应该把你们这帮联合创始人拉出去好好秀一圈,你们才是我最得意的‘作品’。”
“我最欣慰的地方就是,博浪集团发展至今,无论是关键技术还是关键行政,都是我们这些联合创始人拿捏起来的。”
“不得不说,我眼光很叼。”
走在熟悉又陌生的校园里,李泽看着旁边又有那种意气风发样儿的温良,有心想反驳几句,却又觉得这话没什么毛病,他自己确实很优秀的嘛~
现在商界谁不知道他博浪泽总啊。
于是,李泽春风满面的表示了认同:“确实是这样,抛开其它方面不谈,你的眼光真是天下一绝。”
“好活。”温良瞥一眼李泽,啧啧鄙视。
华工校园虽然有个几公里纵深,但也就那样,两人很快走到了实验室所在的楼栋。
正经刷了脸之后,才得以最终进入。
很快,刚刚还有一些唏嘘感慨的温良和李泽两人就被眼前的光景给‘惊’到了。
尤其是两人都一眼看到了主要位置上的孙宝银,那精神焕发中夹着点轻松写意的模样,更是……难以形容。
压力大?
辛苦?
不容易?
可去尼玛的吧。
银总连个黑眼圈都踏马没有!
一看就没熬过夜,估计是连996都没有。
不过,这个事情根本不用多问也有答案,光是实验室这乌央乌央的人,就已经明白无误的展示了答案。
所谓需要996,需要熬夜,需要加班加点,其实只有一个原因:
人员配备不够。
一些还算有点良心的996也无非是用1个人来干3个人的活,给1.5~2个人的工资,已经显得很不错了。
博浪集团从上到下就一直在拒绝996,拒绝加班文化,拒绝所谓的‘艰苦奋斗’。
在人力成本方面的支出是非常宽松的。
所以博浪集团总是缺人,总是人员不够。
博浪集团的解决办法一直都是:每个员工在五天七小时内干完合理分配的事务,如果这个事务总量超出了,那就加人。
与此同时,博浪集团以约莫市面上同等岗位薪资平均水准的1.5倍左右给付员工薪酬。
等于是,员工们既可以有轻轻松松的上班时间安排,又可以拿到理想的薪酬待遇。
这也让博浪很多岗位的创造力超乎外界想象。
在地球目前的朴素观点中,人类的创造力无穷无尽,博浪这个模式,在目前阶段表现出了还不错的创造力,同时也带来了非常罕见的行业竞争力。
外界对博浪传闻最多的一句话是:在博浪能加班的员工都是那种牛逼到爆炸的。
博浪这种模式其实也是卷的,不过是一种良性的卷。
目前虽然还没有到真正意义上的,大家都有光明未来,也没到每个已经加入博浪集团、新加入博浪集团的人都能获得生产资料的地步,但在年前那次股东会议上敲定的决策会被落实下去,最终走向一定会是这样。
也就有那么几个刚好闲下来的人同温良和李泽打了招呼,实验室的氛围一点都没因为两人的到来而骚乱。
李泽笑眯眯的点头致意,然后跟温良说道:“难怪能提前三个工作日完成。”
“还得是温总有远见啊,这种模式的效率真踏马强,也真的太踏马酷了。”
温良这会儿双手背在身后,有那么点装起来了,只是微微颔首,然后目光扫量着实验室的环境,不紧不慢的样子。
孙宝银已经凑了过来汇报:“温总、泽总,Scode第一个稳定的内测版已经下线了。”
李泽做了个手势:“那就进行第一次实际演示吧。”
孙宝银点点头,做了个手势,将两人请到了一个开放式工位附近。
有几个小年轻围在一块。
这会儿自然有人介绍起来。
“这是一个非常粗糙的演示环境,零部件还没有组装起来,这是主机部分,包括一块尚未正式通过测验的新芯片……”
“当然,新芯片已经在隔壁的极大规模IC设计探索实验室通过了最初级的屏幕点亮实验等……”
“现在我们要进行的同样是一个比较初级的实验,能不能将通过Scode重新编译的星辰系统在这个环境运行起来……”
“然后将重新编译的小橙书、小橙书国际版运行起来试试……”
“……”
这个小年轻侃侃而谈的介绍中,温良和李泽都明白了现在的阶段。
忘了说。
早在一月份,秦正带领的极大规模IC设计探索实验室便与华虹华力微进行了流片深度合作。
由于双方合作关系融洽得很。
第一款完全自研的40nm制程SoC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前期准备、流片、与后期调试,终于在前两天初步下线了。
当然啦,后续还有海量的调试测验工作,才能最终走向量产。
这跟之前的那块ARM芯片完全不同,那玩意是真的简单到了博浪真吹不起来的地步,甚至完全什么都不动,直接把图纸交给台积电都可以不用调试就下线的。
只不过为了一定的优化与更多的模块集成在一个SoC上,博浪才又花了点时间扔了点经费进去搞了点研究,顺便操练设计队伍。
现在这块SoC,无论是CPU、GPU还是其它必要模块,都出自博浪,整体耗时是一年零三个月又十一天。
目前的粗算整体成本是23亿多一点。
有部分包括ARM芯片上的重叠经费。
正如秦正所说,不能因为指令集是12年12月份才成型,也不能因为只过了一个多月在13年1月末对接流片工艺这个时间流程,就否定前期近乎长达一年的研究与尝试。
最后看起来效率是很高。
但这是在前期数次推到重来、练手、访学、深度研究、找人招人等一系列海量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才有的。
中间还开过无数次对照小组实验。
最近更是把对照实验用到了极限。
如:在初步确定还算顺利,与台积电28nm工艺制程流片对接也在同步进行,包括另一个不同的CPUcore(核)的流片。
就像ARMv8有A57、A53、A35不同的核一样,博浪在CPU上的自研也是有两种核,一大一小,晶体管数量、性能等等方面都不同。
眼下这块So工艺,其中的CPU部分也只是用的那个小核的设计,大核的流片等工作都还在紧密进行中。
倒是手机上的GPU没有这么多讲究,搭配不同的CPU,只是对GPU的ALU(算术运算单元)等一些方面进行调整……
再回到眼下这个实验本身。
要验证的是Scode这个IDE(集成开发环境)中对星河指令集编译的支持等情况,所以包括星辰系统在内的所有软件层面的部分,都需要通过Scode进行重新编译。
是的,星辰系统也只是一个超大号复杂软件,同样也是代码组成再编译的。
在温良和李泽来之前,实验室只进行过分体式实验,还真没进行过整体实验。
现在,在几个小年轻依次介绍之后,操作流程开始执行。
在一堆‘散乱’零件组成的一部……姑且称之为手机的东西上,开始了星辰系统初始化安装。
除了那块小屏幕上有显示,另外也输出到了大显示屏幕上,以便让温良他们看得更清楚。
过程很快完成。
接着是正式开机……
没有问题。
系统驱动起了所有的硬件,有人立即通过小显示屏开始触摸操作,每个角度都尝试了一下,没有什么问题。
然后又是直接通过触摸屏幕进行了早早编译完成的软件安装。
接着是暴力式使用。
都是没问题。
终于,孙宝银长出一口气:“起码目前来看,Scode在基础方面问题不大,支持Java、C等主要手机编程语言的编译了。”
“再试试通过‘星光’语言编写编译的一款小软件。”
自然……也没问题。
然后实验室不能免俗的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之后的流程就简单了一些。
孙宝银发起了一个上线评审汇报会,有温良和李泽在,效率自然拉满了。
“……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Scode只能算是内测版本,Scode本身其实已经差不多了,毕竟有之前ecS的底子在,积累在那里,只是通过开源项目的积累,推出了自主开发版本,前后端做了一些完善。”
“现在主要的问题还是星光Starlight这个新编程语言上的海量文档完善,以及论坛搭建等,毕竟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希望全球开发者通过星光来编写适配星辰系统的程序,以达到最佳用户体验效果。”
“另一方面是,星光这门新语言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一些瑕疵,需要被完善,原本是计划在公司内部上十万程序员中先行使用,现在时间上有点来不及了。”
李泽也表达了一些看法。
最后温良当场拍板:“现在时间紧张,但也不是那么捉急,原定计划是16号推出,现在也可以放在16、17号,这几天先内部使用,争取解决掉一些可能是非常简单的bug。”
“毕竟这玩意只是面向开发者群体,公司内部的试用样本也算足够大了。”
这当然没问题。
…………
…………
3月16号,下午两点。于2013年3月31日停止技术支持,由全新上线的Scode替代;
其中系统性的介绍了星光这门新编程语言主要为了解决哪些方面的具体问题而开发,并提到了星光的语法优势,以及最重要一点:对星辰系统最完美的支持等。
同时,相关消息也在海外市场进行了推广。
Starlight论坛是直接同步建立了英文版的。
相关消息很快在博浪的大力推动下,成为了小橙书、小橙书国际版的热门话题。
国内网友是一整个震惊了一万年。
那些活跃ID全都冒了出来。
机圈扛把子:“???????别问我为什么抠这么多问号,星辰系统推出来我忍了,毕竟只是类Unix,改吧改吧工作量也不大,现在踏马悄无声息之间搞出来了星光编程语言?完全自主研发?针对性适配星辰系统?解决了踏马八百个具体问题?博浪,你踏马过分了吧!怎么可以这么牛逼!”
“这都算了,踏马的居然论坛这么完善了?有那么多具体问题的讨论与回复,还踏马有那么多曹尼玛的文档说明,博浪这踏马是背着我们搞了多久?”
“卧槽卧槽,别的先不说,Scode在前端UI做得很出色啊,比ecS更顺手,果然只有踏马的程序员懂程序员需要什么啊,至于星光,我还真创建了个项目试了试,有那么点意思,语法学习成本不高,算是博采众长型吧,至于解决的那些个问题现在还不好说,不过确实看起来解决了星辰应用开发效率的问题。”
而海外市场也是各有一些看法。
某些知名的程序员大师对博浪的此举,各有一些看法。
有人不屑一顾,认为Starlight解决的问题都是小儿科。
也有人比较赞同这种行为。
最大多数的是无感。
毕竟不是国内。
而Scode内测版的推出,在海外市场很自然的推动了另一件事情……
首当其冲的是,海外开发群体里的好事者将Scode拿来与苹果发布多年的Xcode进行了对比。
主要两者的名字那么相似。
而且博浪跟苹果的竞争关系,可以称得上全球皆知了。
不拉来对比一下,都对不住这种场面。
毕竟谁都能看出来,博浪把IDE命名为Scode,多少都有点故意成分。
开发者群体的对比方式就是好不好用。
Scode的功能模块其实还不赖,基础的代码预览即编辑代码并实时看到运行结果等一些功能都做得很到位。
还有比较便利的提示等功能,比起之前开源的ecS要更友好许多。
两相比较下来,Scode似乎还有点后发优势。
既然对比Scode这个整体的IDE,自然免不了要拿其中包含的编程语言出来说话。
Stars毕竟已经有了官配专用的编程语言Starlight。
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些不得不倾斜的言论。
“一直传闻苹果要推出官配语言,可是至今也没有,仍然只是Objective-ix上进行二次裁剪,博浪则这么迅速能推出Starlight这样的编程语言,重视程度都不一样。”
“为什么没人提Android?”
“嗯?什么Android?没落的系统,没有任何优秀的地方,谷歌自己都做不起来的手机品牌,不配。”
“据维基百科所知,博浪终端只是一家成立不足半年的企业,能拿出这么多东西,很难想象了。”
“……”
在这么那么的一对比,然后就又回到了综合对比上。
“轻度体验了Scode,不得不承认,博浪是一家技术公司,硬件产品与软件产品都有出色的地方。”
这样的点评获得了大量的支持。
比较基本上客观。
而且参与讨论得群体也主要是开发者,大家还是有对技术的基本尊重。
睁眼说瞎话的比较少。
然而……
很快有知名程序员拽文表示了反对:
BoLang不同,注重任何人的交互、服务与体验!
Scht是最完美的组合型解决方案,很难想象只是内测版本就已经做到了这样的体验程度,懂开发者的需求,也充分理解开发者!
当你重度通过Scht语言来编写一款应用,你会发现其中的优雅,Starlight很优秀,真的很优秀,它可以让任何一个学习JavaJavaScript等的开发者几乎无门槛切换,而且在理解开发者需求方面,做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毫无疑问,这样的言论被博浪集团专注海外市场的团队所捕获,紧随其后的自然是通过各渠道海量推广。
相对羊城来说,仅仅只是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便发现Starlight已经位居包括GitHub等在内的相关论坛热度讨论区。
连推特等公众社交平台也是有一些讨论。
可谓一夜风靡全球。
比所有编程语言的初期发布要热十倍百倍万倍!
博浪的团队向来擅长利用机会,擅长趁热打铁。
考虑到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不太相同的文化习惯等,博浪早早准备了一份计划。
仅在Scode上线一天之后,博浪正式在海外市场推动了Stars开发者注册会员!
其中描述了成为Stars开发者的优势:
【成为Stars开发者注册会员将免费使用Scode正式版、
前1000名注册会员将受邀免费参与一次由博浪组织的相关全球开发者大会……】
有关于会员资格的优势包括各类权限。
更具体如:
其它诸如Scode开发工具、ScodeBeta版本、设备端测试、Stars/Starlight开发者论坛等基础功能则不需要加入会员。
其中也提到了一些要求,按照各个地区的相关文化和法规,设定了需年满该地区法定成年年纪才可以加入会员。
此外,还有一些注册会员附属计划。
最最最关键的一点是:
苹果也是这样要求的。
不过苹果还有一条路子可以走,iOS设备和电脑设备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下载安装软件。
而Stars从一开始就不可以。
倒也是有海外团队想破解,不过目前还没有进展。
也标志着XingHai1在海外市场的销量状况,加上博浪的前期准备工作,让博浪具备了在海外市场划定标准的底气。
许是文化环境不同,又或许是行业通用作法的缘故。
Stars开发者注册会员的推出不仅没遭遇反对,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尽管注册会员的年费高达98美元。
海外开发者普遍认为,这是一种开发生态的正式形态。
而国内开发者对此的看法就有一点点不同了。
他们的倾向性有点奇怪。
“没想到星辰应用体系这么快就走到了这一步,博浪真的强,不过国内开发者会怎么搞?”
“如果国内也是这样一个模式,我感觉还是有一点点难受,不如安卓开发舒服啊,不过又觉得星辰系统走这一步,才有更长远的未来。”
“其实国内的形势吧……个人开发者属实不是太能混出来,免费应用就那样,付费应用那个土壤,搞大了就又成了公司开发者……”
“慢慢看吧,我觉得博浪方面也有点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或者算是殊途同归吧,博浪现在在盗版文学等方面,正大搞版权官司呢。”
奇怪的地方在于,很多人看好,但不想落到自己头上。
也不是不能接受,就是觉得吧,还是可以再看看。
另一方面也有人提到了国内市场土壤。
这还真是个问题,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国内市场几乎没出现过知名个人开发者,也几乎没有出名个人开发者应用。
连一些诸如天气预报之类的小插件都会是公司模式来做。
这玩意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也就那么一两句讨论。
…………
…………
3月20日,博浪终端正式逐步调整星海1生产产能,从日产70万台一次性减产了70%多至日产20万台。
截止至日前,星海1总计生产了6490万台。
比原定计划多满负荷生产了4天,多280万台。
而减产的幅度也没有预期那么大。
主要原因还是最近博浪动作频频。
包括但不限于《大圣归来》手游的发布,Stars开发者注册会员,Scode内测版这一系列动作。
其中也还有一个小小的因素。
XingHai1在全球市场中,只剩下没登陆阿美莉卡,但是在阿美莉卡周边的枫叶等国铺设了销售网络,阿美莉卡的群众抗议着抗议着干脆去周边购买,带动了一波销量。
毕竟……阿美是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嘛~
反正XingHai1的网络制式是支持的。
至于用户怎么使用,那是用户的问题,博浪从未在阿美莉卡境内销售,非法许可什么的,那是用户的事情。
阿美方面其实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又罚不到博浪。
博浪在阿美没有任何实际经营业务,倒是在不少阿美公司购买了不少授权什么的,从这个角度上,阿美应当把博浪当成上帝对待。
总之……
总计6490万的产量里,目前实际计入博浪终端自有库存的,不到220万台。
即目前总出货量是6270万台。
国内市场是3650万的总出货量。
海外市场是2620万的总出货量。
库存的220万台左右有150多万台是给海外市场的备货。
实际的销量可能会比出货量少一点,因为有一些在销售网络流转,有一些在销售网点库存。
根据博浪终端的最新预测,星海1的全球出货量大概会在7200~7500万台。
而现在星海1的全球出货量已经超过了iPhone5约15%的样子。
反正压力给到了苹果吧。
………
而在正式减少星海1产能后,李泽也发起个小会。
会议一开始,李泽将几项事务提了出来,有做了简单的汇总。
然后由其他与会成员提出规划案。
“……其中主要的方面还是培养开发者生态,这需要在海外市场针对性投入资源,打开局面……”
又有人说:“当然,当然,这也与出海计划深化推进有关,在部分海外超大社交平台不愿意开发Stars版本的时候,我们应当更进一步的推动BTI的业务;
另一方面阿美莉卡虽然是第一大消费市场,但人口总量不是很多,从线上广告效果等多方面来看可以暂缓进入,理想状态下,可以通过竞争关系从某种角度上孤立阿美。”
“当所有优质业务不进入阿美,当阿美原有的巨头互联网平台在其它市场的份额被逐步蚕食……”
温良难得插嘴打断:“好了好了,这种梦就不要做了,BTI的业务没必要环阿美发展。”
“大胆的进入,受到阻碍更好,有利于渲染禁忌味道,反而更容易变相获得阿美用户,互联网产品是无法被阻挡的,越拦使用的人越多,海外毕竟不是国内,至于没有受到阻碍,那就长驱直入,有美元干嘛不挣。”
李泽适时接过话头,综合表态,将方案的方向更明确化。
他对温良在什么时候该环绕式发展,什么时候该主动式发展方面的敏锐性,一点想法都没有。
没办法。
经历多了,对温良在各个方面的精准目光,已经习以为常了。
Scode、Stars开发者注册会员这一套连招一出,与脸书和解的前提已经有了,脸书必然只能推出经由Scode编译的Stars版本。
一旦登陆了Stars平台,再下线,那其实就不完全单在脸书控制范围内了。
一定要反反复复,那也没事,正好不仅给小橙书国际版、QQ国际版机会,也给了博浪更多的由头去在全球范围内擦响XingHai这个金字招牌。
都商量完毕之后,才提到端游。
国风工作室之间都没有给《荣耀主宰》推流,只是公测式发展,连软文广告都没搞。
主要是在等白鹅完成相关的调整与安排。
双方需要进行海量的默契配合,才能让渡市场、保证双方的最大利益,毕竟白鹅还想要在合适的时候出手拳头游戏的股权,不能全都浪费。
国风工作室的行政管理提出了方案:“白鹅方面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接受了我们关于双方派遣团队合署办公的提议,我们的规划是先从环亚市场开始,包括国内市场,但不放在首要位置。”
另有人提出了一些相关想法。
宗旨没问题。
具体细节上的商榷就不会太啰嗦。
主要博浪没有那个扯皮的氛围,现在的发展阶段距离办公室争斗还差得太远,这大概是发展中公司的优势。
另一方面,博浪的人力资源体系等的建设过程中,始终在避免产生这种现象。
曾经身为某些煞笔东西眼里的油腻温主任,温良对这些门门道道太清楚了。
端游方面的事项也按照宗旨进行了落定。
最后是李泽简要汇总:“各方面综合形成最终方案,落定执行,细节上的问题直接向协同办公中心汇报。”
然后散会。
他也拍拍屁股溜了,得赶紧去主导跟脸书的和解事务了,也省了继续打扰一天有24小时不想上班的温总~
PS:别骂了别骂了~只是防个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