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田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设置
下一章

一百五十七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问题反馈|


       “朕最后再问你一句,这西洋,真的如此重要吗?”

       朱厚照没有做声,可弘治皇帝已经明白了态度。

       “朕想先把这件事,暗地里交给你来做,你要多长时间,又有几分把握?”

       弘治皇帝接下来的话,一句比一句匪夷所思。

       朱厚照不可置信的看着背影,这种事,让自己来………

       哪怕是没有转过背来,弘治皇帝也能猜的出朱厚照现在的表情。

       不由自主的轻声叹了口气,这也是没有法子的法子啊。

       自己是真的动心了,海外,万一真的此等良种神药?

       他是皇帝,他知道这些对江山的作用,那是能解决大问题的啊。

       可弘治皇帝心里更明白,这口,难开啊。

       自己一旦开口重下西洋,就算是有了这土豆,想来反对的声音也会铺天盖地。

       总不可能,这么大的事,没有个真凭实据,只凭太子的几句话就定下来吧,哪怕这土豆,是太子发现的。

       索性这般,到还不如让朱厚照先去探探路。

       这一来,弘治皇帝真的对太子寄寓了希望,他总觉得,自己的儿子,万一能把这件事做成呢。

       再说了,就是不成,太子还是个孩子,顽皮了些,触犯了祖宗之法。

       可说到最后,自己就这么一个儿子,能怎么样?还能说些什么?天大的事,那也得不了了之,还能看看百官的态度到底如何。

       若是自己这一朝真的没有办法,那就只能等太子登位来做了了。

       真好,若是有了这由头,日后太子再捡起来,也就容易的多了。

       “你可敢接下来?”

       弘治皇帝并没有催促,而是耐心的等着。

       ………

       “回父皇,儿臣敢。只是,具体该怎么做,儿臣一时半会之间也没有………”

       哪里料到弘治皇帝摇摇头,“朕什么也不知道,朕也不想知道。

       朕会交代萧敬,东宫可以调拨三十万两银子,接下来的,这笔钱怎么用,朕不管,朕只问你,不管好坏,多长时间可见成效?”

       朱厚照想了想,“至少一年。”

       “好,那朕就一年以后在问你。”

       说完了这些,弘治皇帝想了想,“对了,你今日要保举的镇国府管事太监,究竟是何人?”

       至于朱厚照说的没有考虑好,弘治皇帝太了解这厮了,一点都不信。

       “儿臣,儿臣………”

       “是你东宫的伴伴?”

       “不是,父皇?”

       “那是宫里的?”

       朱厚照摇摇头。

       “那是何人?”

       弘治皇帝一时间也来了兴趣。

       “回父皇,是,是前朝的老人。”

       “前朝?”

       弘治皇帝古怪的看了眼朱厚照,前朝,你还认识前朝的人?

       “你认识?”

       “儿臣不认识,还未曾见过。”

       “好了,别卖关子了,究竟是何人?”

       “回父皇,是,是前朝太监,汪直。”

       两个字刚刚蹦出,朱厚照立马觉得,自己老子的颜色大变。

       汪直,西厂的厂督。

       恐怕就是萧敬,也都得叫一声前辈了。

       弘治皇帝突然大怒,狠狠训斥到:“你知不知道汪直是何人,你还要用他,他若入了东宫,你这太子还要不要名声,啊。”

       弘治皇帝几乎可以想象,一旦汪直回京,定是一场轩然大波。

       这场风波的中心,自然而然就是朱厚。

       偏偏把他弄回来的,是太子。

       到那个时候,恐怕太子在百官心里………

       朱厚照倒是不慌不忙:“父皇,儿臣立下大功,百官都说儿臣是大明之福,想来也不会……”

       ”糊涂”,好脾气的弘治皇帝破口骂道,“怎么,你以为今日朝廷上上下下都叫你贤太子,这又如何?

       若是汪直真的因为你入京,你以为就这些名声,能按的住这等事情。

       功过不能相抵,有的时候,哪怕你有天大的功劳那也没用。”

       弘治皇帝摇摇头,自己这个儿子,还是太稚嫩了。

       想当初,百官齐心协力不知道花费了多大的功夫才倒了这汪直的台,就是太子,百官又怎么可能会让他再次入京。

       朱厚照看着弘治皇帝这般样子,也觉得,自己是不是想的有些太过简单了。

       “换一个人,汪直,能活着就算他福大命大了,回京一事,不要有这念头”,弘治皇帝当即否决了朱厚照这个想法。

       朱厚照不做声。

       “朕就不明白了,你要汪直回京做甚?怎么滴,你还想重开西厂不成。”

       “不,不,不,儿臣没有那个胆子”,朱厚照连忙摇头,“儿臣只是觉得汪直算个人才,所以才想让他给儿臣办差………”

       “人才?那萧敬是东厂的厂督,你要是有事,寻他给你做不成?”

       弘治皇帝搞不懂,你说说,你又不认识汪直,怎么想着要把他给弄回京来。

       怎么滴,总不能你朱厚照想要造反不成?

       汪直的身份太过于敏感了,西厂带来的阴影,在弘治朝还没有完全散去。

       另弘治皇帝万万没有想到,朱厚照语出惊人:“儿臣,儿臣不信萧敬。”

       不信萧敬?

       弘治皇帝不可置信的瞪大眼睛。

       萧敬是陪他一起长大的伴伴,在弘治皇帝眼里,有些事甚至给太子说不着,能说的,倒是只有萧敬了。

       萧敬在宫里之所以是老祖宗,就是因为他得了弘治皇帝的信任。

       可如今,太子说,他不信萧敬?

       “厚照,你是不是有事瞒着朕?你要汪直回来,究竟是为了什么?”

       终究是知子莫过于父,弘治皇帝第一反应就是,这小子怕是有事。

       到底什么事,看起来,不会是小事,要不然他不会连萧敬都防着。

       天地良心啊,朱厚照不是信不过萧敬,他是害怕,厂卫里要是有………

       朱厚照觉得,自己要是说出来,自己老子肯定就不淡定了。

       越是老实人,碰到了底线,最容易做出什么不计后果的事。

       说实话,他很害怕弘治皇帝要操刀砍人的。

       朱厚照情急之下,只得寻了个理由来搪塞。

       “父皇,儿臣若是想出海,定要有人搜集海外消息,了解南方动向,还要造船诸事。

       若是动用厂卫,儿臣怕是走漏消息,此等机密大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底细越干净越好,免得树大招风啊。”

       朱厚照情急之下的这番话,还真是有些道理。

       说是要重新出海,那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干起来的。

       说到底,得要有情报啊。

       那兵部的存档里倒是有啊,可那是一百来年前来,肯定不全乎啊。

       这活,厂卫熟,况且厂卫的触手遍布天下,用来也的确方便。

       可问题是,盯着厂卫的眼睛,这天下间,又有多少呢。

       再说了,厂卫里面鱼目混珠,机构庞大,这也就增加走漏消息的风险。

       厂卫为谁做事的,所有人心里都是一清二楚,厂卫若是了解海外,又是谁的心思呢?

       弘治皇帝愣了一愣,听朱厚照这么一说,还真的有些道理。

       汪直,现在恰恰反倒是成了最好的人选。

       这种事,他活清路熟,更重要的是,他的根基,早在十几年前,就灰飞烟灭了。

       朱厚照知道弘治皇帝担心什么,“父皇放心,儿臣能让汪直入京,就自然会有办法留下他。

       若是汪直都留不下来,更别说开海一事了。”

       弘治皇帝沉默不言,摆摆手,朱厚照自己就出去了。

       看着朱厚照出来了,萧敬急忙迎了上去,“奴婢见过殿下。

       殿下,陛下………”

       “哦,父皇啊,他可能要和列祖列宗在交流交流,本宫没事,就先出来了。”

       弘治皇帝在太庙里一直呆了足足两个时辰才出来。

       当天夜里,萧敬亲自来东宫送了到圣旨,并未打开,临走时还专门说了,说是陛下专门交代的。

       果然,朱厚照打开以后,一道空白圣旨,盖了个硕大的章子。

       意思不言而喻了。

       即是默许,又是肯定。

       朱厚照手舞足蹈,“刘瑾,刘瑾……”

       刘瑾连忙到了跟前,笑呵呵的问道:“殿下何事让奴婢去办?”

       “那个,你会馆阁体不?”

       “这,回殿下,奴婢在尚书房,倒是学过一些,就是不知道写的好坏如何。”

       “好,那就好,肯定比本宫写得好,你过来看看,本宫这手里是什么?”

       刘瑾蹑手蹑脚上前去,看的一眼,吓得一哆嗦。

       我的天一道空白圣旨,还用了印。

       “殿下,殿下,这是何意啊”。

       刘瑾不是个傻子,馆阁体干啥的他知道,眼前又多了道这个玩意儿,再加上是太子,什么事是太子不敢做的啊。

       一个可怕的念头挥之不去。

       “没事,没事,这不,拟道圣旨,任命一下镇国府的管事太监,快得很,快得很。”

       饶是刘瑾有了思想准备,这猛地一说出来,也是吓得不轻,当即噗通跪倒。

       “不是,你跪着干啥啊,快起来,快起来,写啊,你跪着,能写?”

       朱厚照看着刘瑾这样,觉得这厮也忒胆小了。

       “殿下,殿下,你饶了奴婢吧,奴婢是万万不敢啊”,刘瑾磕着头求饶,私拟圣旨,这是要沙头,不对,诛族的大罪啊。

       “不是你怕个啥,本宫也参与了,本宫是主犯啊,你怕啥,掉脑袋也是本宫先,出了事也是先诛本宫的九族,你快点吧”,朱厚照有些不高兴了。

       刘瑾只觉得脑子里一片浆糊,咱不能和你比啊,你的九族,那也得有人敢啊。

       要是诛杀你的九族,怕是要把天下皇族给杀光了。

       刘瑾是彻底慌了,什么也想不到。

       朱厚照没办法,只好给他摆事实,讲道理。

       你看,这是圣旨,萧敬送来的,不就是父皇的意思。

       这不就说明,这些父皇都知道,默许了咱们自己写呗。

       所以啊,咱们这也算是奉了皇命伪造圣旨,再说了,这也不算是伪造圣旨,正儿八经的印,司礼监盖的,怕个啥。

       饶是朱厚照费劲说了半天,刘瑾心里还是突突突跳个不停。

       话说这么说,可是卸磨杀驴的事情还少?出了事,人家不能找太子算账,可不是都得算到自己头上?

       朱厚照也没办法啊,自己也没有别的人能干了,也就只有刘瑾拉出来了。

       最后,可以说是在朱厚照边哄边威胁之下,刘瑾这才是颤抖着下笔写完。

       写完以后,大汗淋漓,如同虚脱一般。

       朱厚照乐呵呵的等着晾干笔墨,就准备送往南京。

       此刻的刘瑾,瘫倒在地上,心里的震撼,丝毫不亚于刚刚。

       汪直要回来了?

       那个当年闹得满城风雨的大太监,要从孝陵回到京师了?

       刘瑾心里,如同万马奔腾。

       之前听太子念叨过他,刘瑾就有种不好的预感。

       万万没想到,这才几天的功夫,太子居然真的得了陛下的准,把这个疯子给弄回京师了。

       说到底,这汪直,也算是他刘瑾的人生偶像和奋斗目标了。

       当年的那个故事,刘瑾一直都没有忘记。

       听说宪宗身边就有一个名叫“阿丑”的小太监。有一次阿丑奉命为宪宗表演。

       阿丑就表演一个喝醉酒的小太监撒酒疯。

       小太监喝醉了酒,正撒着酒疯,旁边人告诉他说:“皇上来了。”

       小太监根本不理睬。鸟都不鸟,旁边人又说:“汪太监来了。”

       这下子小太监立即避走,边走边说:“今人但知汪太监也。”

       这个故事,给还是太监的刘瑾种下了一颗种子,怕是日后大权在握的时候,也会回想起自己最初的梦想。

       刘瑾心里唏嘘,怪不得陛下装作看不见,这样的人回京,还不得掀开了天。

       乾清宫里,弘治皇帝闭目养神,直到殿门吱的一声。

       “陛下,奴婢回来了。”

       “交给太子了?”

       “是。”

       萧敬心里也是嘀咕,陛下在太庙里究竟给殿下说了啥。

       出了太庙,回到宫里,陛下就交代了件匪夷所思的事。

       一道空白圣旨,手续齐备,送往东宫交给太子。

       刚一听到时,萧敬也是吓了一跳。

       空白的圣旨,那不就是太子想怎么就怎么写……

       万一太子替给陛下写了个禅位诏书……

       不会,不会,萧敬摇摇头。

       “萧伴伴,你来,朕有话问你。”

       萧敬急忙上前两步,“陛下,奴婢在呢。”

       “大伴,你说宣宗当年废止再下西洋是对的吗?还有先帝当年想重下西洋,最后却是无疾而终,当真是于国有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18A+
默认贵族金护眼绿羊皮纸可爱粉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