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田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设置
下一章

第八十章 万里江山,一根柳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问题反馈|


       绵州城,

       都督府;

       “阿郎,茶。”

       老翁将一杯茶,递送到祖竹明面前。

       祖竹明伸手接过,却又放在一边,伸手,揉着自己的眉心。

       “阿郎,还未拿定主意么?”

       “他们,在逼我。”

       祖竹明的头发,已经半白,这一刻,其眉心位置的“川”字,格外明显。

       先前军议上,可谓群情激愤。

       有人喊着要回师上京勤王,

       有人则喊着大势已去,不如……

       可问题就在于,喊着勤王的,不一定是真打算去的纯忠之臣,喊着大势已去的,也不全都是贪生怕死之辈。

       大乾三边十余年前,也就是在燕人第一次大举南下前,是自成一套体系的。

       可伴随着那一场燕人南下打到上京城下的战事后,三边体系,被不断地以各路兵马进行填充,一段时间内,朝廷因为畏惧,不停地把各地能打仗的“精锐”往那里堆砌。

       而这,也就造成了三边现如今极为复杂的势力格局。

       各支兵马,成分复杂,属地复杂,人脉复杂,山头复杂……

       祖竹明清晰记得,当年燕楚第一次国战时,朝廷本欲配合楚国行北伐之举,但最终被老钟相公强压下来,最后,因老钟相公的病死,使得那一场北伐最终成了泡影。

       因为三边大军,就是因为颜色过于“斑驳”,所以,很难找到一个真正的话事人出来主持全局,这一点,连朝廷自己,都明白。

       可一直到现在,这种局面,本质上其实一直都没变过。

       之前,他祖竹明虽然在明面上“管顺”了三边,可现如今,伴随着上京城破朝廷投降诏书下达,他祖竹明失去了法理上的支持后,

       一个江南人,

       如何能在三边,完全服众?

       祖家在他祖竹明崛起之前,只是江南的一个普通将门,层次也就中等,甚至还有些偏下。

       彼时东南匪乱横行,他祖竹明是靠着肃清海匪之患才得以迅速崛起,建立起了祖家军。

       所以,说白了,祖竹明到三边来任都督,是作为客帅的身份来的。

       “陈伯,这三边,守不住了。”

       “阿郎,你难。”

       陈伯是祖竹明父亲留下的亲卫,忠心耿耿,侍奉了祖家两代人。

       就在这时,

       有亲卫进来禀报:

       “大帅,有……有故人求见。”

       祖竹明微微皱眉,看着这名老资格亲卫,疑惑道:

       “故人?”

       “大帅去见见吧,确实是……故人。”

       ……

       故人,在签押房。

       这让祖竹明很是奇怪,因为寻常客人,哪怕是贵客,也会先被安置在前厅等待自己去见,签押房这种地方,得由自己这个主人请人家或者带人家来才是。

       可偏偏,自己手底下的这帮素来守规矩的人,这一次,竟自作主张了。

       签押房内,站着一个人,他正观望着四周挂着的书画。

       当年,姚子詹也曾做过三边都督,这里,也曾是他用过的都督府,留下了很多字画墨宝,祖竹明接任时,一是为了表现对前任的尊敬,二则是……寻常权贵想求姚子詹一幅画或者一幅字往往得耗费千金,自己脑子有病才会把人家的真迹给撤掉。

       似乎是听到了自己脚步声,

       签押房里的人,

       转过身,

       在祖竹明惊愕之中,

       直接双膝着地跪下:

       “父亲!”

       这个称呼,让祖竹明如遭雷击。

       “父亲,儿子回来了!”

       祖竹明看着来人的面庞,不敢置信道:

       “东……东成?”

       “正是孩儿,父亲!”

       “你……你怎么……还活着?”

       “父亲,孩儿不孝,其实孩儿一直都活着。”

       “大少爷回来了!”陈伯发出惊呼。

       ……

       “这些年来,你一直在燕国生活着?”

       “是,父亲,当年一战,

       孩儿被摄……

       被郑……

       被燕……”

       祖东成嘴巴张了几次,却始终没办法将那个人的称呼说出来。

       祖竹明开口道:

       “摄政王。”

       “是,那一战后,孩儿被摄政王俘虏,只不过摄政王当时,还不是王爷。”

       “所以说,燕国当初传出的消息,说你在燕京,宁死不降,大骂燕国先帝,随即被问斩的事,都是假的喽。”

       “是,父亲。”

       “你降了?”祖竹明问道。

       “孩儿……孩儿……”

       “不用吞吞吐吐,照实说。”

       “孩儿确实见到了燕国先帝,可先帝,并未劝降孩儿。”

       “呵。”

       祖竹明笑了,

       伸手,

       在大腿处拍了拍,

       “是啊,嫡亲儿子被俘,本该是一件极为羞辱的事儿,甚至,当时的为父,当时的祖家军,都可能因此被朝廷打压。

       将你问斩,塑造出一个宁死不降的忠勇之名,不仅能把因你被俘的事儿给消弭下去,反而能因此抬高为父的地位。

       否则,

       为父怎可能坐到这三边都督的位置。

       燕人,

       燕国那位先帝,

       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啊!”

       祖竹明指节捏得发响,

       他很生气,

       生气的原因在于,

       燕国那位先帝,留着自己儿子这枚棋子,似乎压根就不担心他祖竹明能统御好三边,能对他燕国,造成什么威胁。

       愤怒的原因,来自于被人看轻了。

       但这愤怒,来得突然,去得,也快。

       因为看轻自己的,是燕国的那位先帝。

       被那样的人看轻……好像也不算特别羞辱的一件事。

       “是燕国皇帝,派你来的?”祖竹明问道。

       “是的,父亲。”

       “派你来劝降为父?”

       “是。”

       祖竹明看着眼前这个曾让自己引以为傲,视为真正接班人的嫡长子,道:

       “你可以试试。”

       祖东成再次跪伏下来,道:

       “父亲,上京城破的消息,您应该已经知道了,摄政王的大军,已经入了上京城,官家和百官都已经降了,父亲在三边继续固守,又有何意义?

       甚至,

       失去了上京,失去了江南支援的三边,还有能力继续守住么?”

       “为父……”祖竹明深吸一口气,“我祖家,世代大乾将门,哪里能就这般……”

       “官家都低头了,官家都降了,父亲,赵家人自己跪在燕人面前了,我祖家,又怎么了?”

       “东成,官家,能代表乾国么?”

       “官家……难道不就是乾国么?”

       “我大乾,又岂是一个赵官家,所能代表的。”

       “父亲,孩儿懂父亲的意思。”

       “哦,你懂?”祖竹明有些奇怪。

       “孩儿来之前,陛下曾特意接见过孩儿,与孩儿说了一些话,关于,父亲的话。”

       祖竹明目光微凝,

       道:

       “燕国皇帝,说了什么?”

       “陛下说,父亲是忠臣,是乾国忠臣,是乾人忠臣,父亲的忠,能大到装入整个东海的波涛。”

       “呵……呵呵呵。”

       饶是威严如祖大帅,

       被敌国皇帝这般“吹捧”,

       心里,也是开心的。

       同样的马屁,换不同的人讲,效果,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陛下还说……”

       “陛下还说什么了?”

       “他说,上一个像父亲这般,忠于乾国的人……是刺面相公。”

       “……”祖竹明。

       刺面相公当年被下狱,最后死于牢狱之中,几乎是乾国政坛上的一块禁地。

       可太阳底下没新鲜事儿,对于普通人而言扑朔迷离的事情,在真正上位者眼里,无非……也就那么一回事儿。

       作为乾国的邻国,刺面相公的死,燕国也是极为重视,密谍司再不行,特意打探一件这么大的事情,也是能办到的。

       祖竹明沉默了许久,

       见自己父亲不说话,

       祖东成打破了短暂的平静:

       “父亲应该收到……家里来信了吧?”

       祖竹明点点头。

       赵元年在江南,建立伪朝,而祖家老宅,就在赵元年的势力范围之中。

       先前军议上的混乱,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大家伙都收到了风声,江南祖家,已经投靠了赵元年。

       从太尉到上将军,一流水的武将官职看下去,里头姓祖的,一大堆。

       所以说,

       赵元年在江南当那个官家,有“太二”山的荒唐,

       但也有真正政治影响力上的发挥。

       好歹也能沾亲带故点儿摄政王半个“义子”的身份,赵元年还是有些水准的。

       现在,三边大军这里,分为多个派系,有各自不同的政治目标与需求。

       有的,想要投降燕人,这不谈。

       有的,是想带兵马离开三边,去老家割据,再看风向;

       有的,则是打算去拥立某个藩王,再立一个新朝廷。

       最后一类的,人数还不少,因为百年前,乾国太祖皇帝,就是在一个如斯乱世之中起家建立了百年大乾的。

       相对应的,

       祖竹明因为有道德洁癖,所以,和投降派格格不入;

       又因为江南祖家的倒戈与吃相,使得祖竹明在那些反抗派里,也无法融入;

       又因为祖家根基在江南……要想回去割据,也得从北到南横跨整个大乾,这几乎无法实现,真当燕人是瞎子?

       放着你在眼皮子底下带着祖家军一路溜达回家?

       故而,

       堂堂三边都督,竟然和手底下这些个派系的立场与意志,都截然不同。

       “东成,你在燕国那边这些年,过得还好么?”

       “父亲……孩儿过得,挺好。”

       祖东成咬了咬牙,

       继续道:

       “孩儿已成亲生子。”

       “子?”

       “是,您在燕地,有两个孙子,两个孙女。”

       “恭喜阿郎。”陈伯马上开口道。

       祖竹明则迅速问道:

       “你妻子是谁?”

       “是大燕贤硕郡主,先帝……指婚的。”

       大燕,曾经有一个很有名的郡主,就是镇北侯府的那位。

       不过,这并非意味着大燕就一个郡主……姬家皇族里,郡主,还是不少的。

       “燕人,是真舍得……下本钱啊。”祖竹明感慨道。

       自己那儿媳的父亲,是大燕先帝的兄弟之女。

       在宗室里,算是很有排面的那一批了。

       “呵呵呵。”

       祖竹明低下头,笑了起来,

       “合着……老子我守了这么多年的三边,挡的是自家的亲家?”

       “父亲……陛下说,他愿以仁义治乾,乾人将与燕人无异,一视同仁。”

       “这些屁话,不用和为父说。”

       祖竹明看着自己的儿子,

       问道:

       “孩子们,多大了?”

       “回父亲的话,长子和次子乃双生子,今年十三岁了。大丫十一岁,二丫十岁。”

       “都十三岁了?儿啊,你就这么急么?”

       祖东成羞愧地低下了头。

       他知道自己父亲惊诧的地方在哪里,从长子的年龄,再算上十月怀胎来推算,他祖东成被俘后,基本就没坚持多久,就去和姬家宗室女……生孩子去了。

       “父亲,陛下有东西,让孩儿转交父亲。”

       “书信么?”

       “不是。”

       祖东成从怀中取出了两道黄绢,经由陈伯,送到了祖竹明手中。

       “这是……”祖竹明瞪大了眼睛,“婚书?”

       “是。”

       婚书上,用了大印。

       虽然名字上,祖竹明第一次见到,但一眼便知,这是自己大儿子所出的,自己的那两个孙女。

       大丫,赐婚于燕国太子。

       二丫,赐婚于摄政王世子。

       饶是祖竹明戎马一生,

       面对这两道婚书,

       也是有些无话可说,

       是真正的无话可说。

       他原本以为,既然派自己儿子来劝降了,那大概也就是翻来覆去的那几手。

       可谁知,

       大燕的皇帝陛下,竟然这般……这般……这般的……

       祖竹明都无法想出合适的词汇来形容大燕皇帝的此举。

       虽然,婚书上,没写是太子妃和世子妃,所以大概率是侧室。

       但无论如何……

       放眼整个乾国,

       估摸着眼下真的很难找到第二个乾国家族,能有他祖家和燕国联系紧密了。

       这是直接和大燕天家与摄政王府,同成亲家,而且论辈分,他祖竹明还比皇帝与摄政王高一辈去了。

       退一万步说说,

       就算日后大燕内战了。

       无论是皇帝赢了还是摄政王赢了,

       他祖家……

       依旧是皇亲国戚。

       “东成啊……”

       “父亲……”

       “你个畜生!”

       ……

       新一轮的军议,在绵州城再次召开。

       因燕军在攻破梁镇后停止了攻势,所以,各部将领基本都能参与。

       无论如何,

       大家伙都得为自己的未来,尽早做出打算了。

       但这一次不同的是,

       军议进行到一半后,甲士忽然冲入,直接将一众将领全部俘虏。

       随后,

       祖家军各部开始串联,当年为了分化与控制,祖竹明的力量虽然在整个三边里,占比不高,但每个地方,都有他的人。

       有心算无心,再加上祖大帅的果决,夺地坚城直接被从内部打开,配合着燕军的接收,导致大乾经营百年,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与心血让燕人无数个昼夜如鲠在喉的三边防线……

       彻底沦陷!

       ……

       “末将祖竹明,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东海侯快快请起。”

       姬成玦亲自上前,将祖竹明搀扶起来。

       被皇帝亲自搀扶起来的祖竹明,脑子有些发晕,这是什么称谓?

       随即,他就明悟过来。

       明悟过来后,只能再度跪下:

       “陛下隆恩,罪将,愧不敢当。”

       大燕吝爵,这诸夏皆知。

       以前仅仅是针对异姓,而在先后出了先帝与今上两位刻薄皇帝后,哪怕是宗室的爵位,也缩水了好几倍。

       君不见,今上诸位兄弟里,连一个王爵都没有。

       而侯爵,异姓军功侯,在大燕的意义,更是不同凡响。

       皇帝的亲大哥,现在也只是军功侯,可这尊贵,比以前宗室王爵要大得多得多。

       如今大燕也就三个异姓王爵,摄政王、镇北、靖南,前身,全是军功侯。

       这一声“东海侯”下来,

       祖竹明的爵位,当真非常好算。

       天子不计入排名的话,祖竹明妥妥的大燕第五顺位勋贵。

       姬成玦不愧是做买卖出身,该锱铢必较时就锱铢必较,但该大方时,他也能比谁都大方。

       “爱卿,你当得起。”

       皇帝再一次地将祖竹明搀扶起。

       三边的意义,对于乾人很大,对于燕人,一样很大。

       虽说现如今乾国因为战败,几乎国将不国了,但祖竹明这一场“鸿门宴”,可谓直接将大燕日后统治乾地的乱象与麻烦,削去了一半!

       先帝在位“穷兵黩武”时,

       姬成玦就是先帝的后勤大管家。

       所以他很清楚,

       往往击败对方的军队,推翻对方朝政的付出,还没统治和治理的成本来得大。

       前者很多时候是一锤子买卖,后者……则是不停地放血。

       安抚好祖竹明,

       皇帝在御帐内放声大笑,

       道:

       “行了,朕,终于可以去上京,见那姓郑的了!”

       这话,

       说得掷地有声;

       可只有站在皇帝身边的魏公公清楚,陛下这话,是有些咬着后槽牙说的。

       因为前不久,

       摄政王给陛下来了一封信,

       信中说王爷说,他已经坐过了大乾皇宫内的龙椅;

       而且还说,

       他坐的时候,身侧特意留了点儿孔隙,够陛下侧身屈膝陪坐。

       皇帝看完后,

       接连骂了摄政王三声,

       分别是:

       “畜生、贱人、贱畜!”

       然后,

       皇帝打算御驾亲至上京,

       来一出他先坐龙椅,再给姓郑的留缝儿把场子给找回来。

       魏公公没敢提醒皇帝,据说摄政王如今已入三品武夫境界,陛下您这屁股,能挤得动摄政王么?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北方,大燕皇帝亲自收服了几乎完整的三边,正率大军,即刻南下上京。

       而上京这里,

       则显得安静许多。

       一杯果饮子,被放在了面前。

       郑霖放下手中的笔,端起茶,喝了一口,道:

       “干爹,这太酸了。”

       “这才提神。”

       瞎子伸手,旁边一张凳子“自己”挪了过来,坐下。

       “我还好。”郑霖说道,“还不至于案牍之劳形。”

       “干爹挺欣慰的,之前在静海城时,你爹把你推出来主事,你虽然坐在那里,但能瞧出来,身上有股子燥火。

       现在,

       都小一个月了,还能沉得住气。”

       “有么?”郑霖问道。

       瞎子点了点头。

       人的性子,是需要磨的,尤其是年轻人的性子。

       而最好的打磨方式,就是让他有敬畏的事物。

       瞎子不得不承认,主上在这方面,成功了。

       “只是觉得,处理这些事情,虽然繁琐,但还算有趣。”

       “没故意说这话逗我开心?”

       “没有。”

       “喜欢这种感觉么?”瞎子问道,“坐在这御书房里,批阅着一道道折子;要知道,这一道道折子背后牵扯的,是成千上万人的人生。”

       “没到喜欢的程度。”郑霖说道,“纯当是修行的一种。”

       这回答,中规中矩了。

       瞎子谈不上多开心,当然,也和失望不搭噶。

       权力欲这种东西,得分人;

       那些从小吃过苦遭遇过欺压的人,一旦有机会,往往会极为渴求权力与地位;

       可这,与自己这干儿子毫无干系。

       他生来就是世子,甚至是类似大燕第二位太子的地位,和他生而九品一样,都是与生俱来的,得到得太简单,往往就很难产生执念。

       不过还好,

       霖儿不似他亲爹两世为人,所以也就没那么佛系。

       总之,

       未来还有希望,大业,依旧可期。

       “眼下的这些事儿,其实还是小事儿,如今,八成以上的政令,是不出京畿的。”

       “我知道。”

       “不过,也快了。”瞎子伸手,从自己口袋里摸出了一个橘子。

       郑霖见橘色变。

       还好,干爹没剥,而是放在手里把玩:

       “刚得到的消息是,皇帝驯服了三边,正向咱这里过来。”

       “哦,干爹担心么?”

       “还不至于担心,天下未定,估摸着得郡县和分封同时进行,各地平叛与剿抚,也不是短时间能结束的事儿。

       菜才上桌,烫嘴得很,还没到分菜的时候呢。

       估摸着接下来五年里,燕地还是朝廷的燕地,晋东还是王府的晋东。

       其余地盘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只要一日不撕破脸皮,就一日不会显得泾渭分明。”

       “哦。”郑霖点头。

       “罢了,先不与你说这些了,时辰快到了,你去城北那边吧。”

       “父亲是要举办什么仪式来着?”

       瞎子端起郑霖只喝了一口的果饮子,

       抿了一口,

       随即神情一阵微颤,

       这么酸呐!

       等克服这股子酸劲之后,

       瞎子回答道:

       “植树节。”

       ……

       上京城北,

       一块场地,被清理了出来。

       大燕摄政王,在一众将领、亲卫以及乾人大臣勋贵和百姓的围观之下;

       拿起铲子,

       在已经挖好了的树坑里,又象征性地挖了两铲子。

       随后,

       伸手接过一棵移运过来的小柳树,安置了进去。

       最后,

       又拿起铲子,象征性地回了两铲子土;

       身边锦衣亲卫快速上前,将土填好。

       一棵新柳,在此扎根。

       王爷拍了拍手,

       往后退了两步,

       看看这棵柳树,

       又看看不远处高耸的上京城墙,

       嘴角露出了一抹笑意。

       一百多年前,

       初代镇北侯大破五十万乾国北伐大军,于边境处,插下一根柳枝。

       寓意这柳枝出翠时,他已率大燕铁骑,踏破上京,报了乾人背义偷袭之仇!

       只可惜造化弄人,因为北方战事紧急,燕国无法再从和蛮人决战的前线给初代镇北侯调拨更多兵马。

       初代镇北侯只得率军踏破乾国北方三郡吸纳人口财富回国,后来,又为了制衡考虑,身为南人的初代镇北侯受封于北,终生无法完成自己南下破乾的夙愿。

       而在一百多年后,

       大燕摄政王在上京城边,

       种下一棵柳树,命一队士卒,日夜轮班看护不得损坏。

       同时,

       在柳树旁立碑,

       碑上刻诗:扬鞭策马逐银浪,清溜迢递看桃花。

       这句诗描绘的就是初代镇北侯大破乾军时的场景,也是银浪郡名字的由来。

       让人惊讶的是,

       碑文下方的落款,

       并非是大燕摄政王,

       而是:

       银浪郡翠柳堡守备——郑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18A+
默认贵族金护眼绿羊皮纸可爱粉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