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兑换大唐装备(球球一万推荐票)
       “你们可算是出现了,我们还以为你们遭到高丽领主的围攻,怕你们全军覆没。”
       其他领主已经进入唐军的营地,此时纷纷过来询问楚天的情况。
       唐军提前准备好空置的营寨,领主可以直接扎营。
       担任盟主的赳赳老秦还特意拍了拍楚天的肩膀:“不错,你现在排在国战第一名,一定杀伤了不少高丽兵。”
       排名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积分越高,基本上意味着在国战的贡献越大。
       “我遭遇的高丽领主还不算特别强大,但不能小看他们,这群高丽领主在对外时会相互配合。”
       楚天详细说明遭遇的高丽领主的军队情况。
       他是目前为止为数不多的与高丽领主交手的人。
       在这期间,隶属于他率领的第二军团的其他领主和公会向楚天报到,一共2.5万人。
       这群领主包括辽西领主燕太子、平原领主田齐、九原领主大虎、东郡领主公子文等人。
       公会会长里有楚天认识的雪月,带领一支五百人的自由玩家小队,相当于中高阶的兵种。
       不过自由玩家小队缺乏纪律,实际上不一定好用。
       “辽东是我们东汉区的领土。隋唐两代致力于灭亡高句丽,就是为了收复辽东,解决高句丽带来的威胁。”
       楚天看向稍显阴沉的苍穹,不远处便是高句丽军队坚守的安市城,唐军的目标是收复这一座辽东的城池。
       “军团长,这次我们的性命就托付给你了。”
       九原领主大虎摸了摸光秃秃的头,他带来的八百并州骑兵算是轻骑兵中的精锐。虽然与李世民的玄甲骑兵没法比,但在所有领主的骑兵之中,足以自傲。
       面对众多第二军团领主和公会会长的眼光,楚天只能去尽力而为。
       “安市城之战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消灭位于峡谷之南的高句丽援军,一共有150万人,还有高丽领主的部分兵马。”
       “第二阶段是攻陷坚固的安市城,安市城的守军数量不明,高丽领主的兵力不明。”
       老秦在地图上标记出两个重要的位置。
       “150万人……”
       所有东汉区的领主听到高句丽大军如此庞大的规模,心神震撼。
       别说150万人,就是150万头猪……
       “不用担心,唐军的数量也扩大了十倍,而且唐军的装备和等级都不是高句丽能比的。比较麻烦的是,该如何让李世民转变战术?高丽领主已经知道李世民会使用怎样的战术,按照原战术,定然会失败。”
       老秦提到了一个最棘手的问题。
       无论东汉区还是高丽区的领主,现在都知道安市城之战的过程。想要赢,必须要换战术。
       唐军的统帅不是别人,而是唐太宗李世民。
       真正拍板的不是玩家领主,领主要设法说服李世民使用自己的计策。
       当然,如果领主提出的战术狗屁不通,李世民会直接否定。
       “如果有合适的战术,也许我可以派出一个军师,前去说服李世民。”
       楚天想到了房玄龄。
       年轻的房玄龄是楚天的部下。此时的李世民默认不知道玩家携带的史实武将。
       但房玄龄可以成为李世民的参军,相性应该合的来,派房玄龄去进谏,如果领主的建议得当,李世民大概率会参考。
       其他领主不知道楚天为何会如此有自信,仍然选择相信楚天。楚天应该不会信口开河。
       老秦继续部署:“安市城之战的难点不在于击败高句丽、靺鞨的150万大军,难点在于三个月内攻陷安市城。历史上唐军就是因为安市城坚不可摧,加上粮食、天气等原因,这才下令撤退。因此,我们必须要在打援的同时进行攻城部署。对李世民而言,即使打不下安市城也没事,以唐朝的国力迟早可以打垮高句丽,但对我们来说,如果三个月攻不下安市城,我们就输了。这是第二个难点。”
       “攻城之法,无外乎制造攻城器械、堆砌土山、围困、水攻、火攻、掘地等方法。若要攻陷安市城,最好的方法是堆土山。只要土山比安市城的城墙还高,则可以尽览城中虚实。”
       老秦的想法够狠,在安市城下堆砌一座土山,用以窥视城内守军。
       “不只堆一座土山,而是同时堆积四座土山,修建大量的攻城器械,到时一鼓作气攻陷安市城。要做到这一点,同样需要说服唐太宗李世民。”
       又是说服李世民的任务……
       “总之,我们尽快讨论好所有的战术,然后交由楚兄弟,看能不能说服唐太宗李世民。”
       楚天的部下房玄龄已经成为东汉区领主的希望。
       获得唐军支持的东汉阵营,比起东汉领主们单打独斗好多了。
       但愿能说动李世民吧。
       楚天只能硬着头皮上。
       这群领主聚集在营寨的篝火旁,商议了一个晚上的战术,由楚天次日去游说李世民。
       楚天的第二军团在同一个营寨,这一座营寨没有唐军驻守,完全由领主来防卫。
       楚天安排一个领主和一个公会为一组,进行巡逻,防止安市城的守军出城夜袭。
       第二军团的营寨有十几座木箭塔,还有木制城墙,防御力有所欠缺。
       不过安市城的守军龟缩,出城夜袭的可能性不高。
       尽管如此,楚天还是严格地进行布防。
       花木兰带着一队士卒在夏城的帐篷外巡逻,经过白天的会战,仍然神采奕奕。
       “今夜有其他领主的兵马负责巡逻,你进去休息吧。”
       楚天怕花木兰累倒。
       “属下不放心……”
       “相信我们的队友。还有,这是命令!”
       楚天故意板着脸,呵斥花木兰。
       “是。”
       花木兰这才回到自己的帐篷休息。
       楚天发现和颜悦色和花木兰说事情,她有时候会很倔强,只有强硬起来她才会服软。
       女人真是奇怪啊。
       楚天回到自己的帐篷,卸下扎甲,顿时倍感轻松。
       这种沉重的盔甲简直就是要命,不穿又不行,容易被流矢射杀。
       高句丽大营,有五十个领主集结,还有五十个领主在安市城中。
       险些被楚天俘虏的领主回来,高丽领主的士气大受打击。
       国战一开始就被对方打残了一个领主,这个领主和他的士兵基本上失去上战场的能力。
       虽说对于规模庞大的高句丽大军,损失一两个领主的兵力也无伤大雅。
       “攻击你的是东汉区的第一领主,我只想好好种田,根据情报,他可能拥有两个以上的史实武将,所以你输的不冤。也没有人会怪罪你。”
       高丽国全州军团的军团长姜胖面对自己部下的损失,没有过多指责,而是用手帕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东汉区第一的领主,你是怎么知道的?”
       “很简单,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阵营的排行榜,你给东汉区的第一领主白白送去了不少战功。失败了就是失败了,哪有那么多的借口。”
       北界军团的军团长崔在善带着一批支持他的领主走过来,眼神中有几分轻蔑。
       因为这个战败的领主,东汉区的领主“我只想好好种田”已经获得了超过3000点战功。
       失败的领主低着头,国战首败,对所有高丽国领主都是一个打击。
       姜胖为自己的部下说辞:“东汉区的实力胜于我们,他们第一的领主比我们的盟主李敏哲还要强大,失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当务之急是为尽快解安市城之围。”
       “放在古代,战败要当着全军斩首。我的言语已经很仁慈。下次与东汉的会战,用你的鲜血来洗刷耻辱。”
       崔在善的严厉令不少高丽国的领主为之胆寒。
       而位于高丽国南边的全州军团的姜胖却不怎么认同他的做法:“崔在善,这是归我管辖的领主,你无权处置他。”
       崔在善冷哼:“我也没打算处置一个败军之将。高句丽的两位大将,高延寿、高惠真。只要他们按照我的战术,此战可以获胜。”
       “你打算怎么做?”
       “严阵以待、消耗唐军,让他们无心攻城。”
       次日,楚天在求见唐太宗李世民之前,率先去找唐军的军需官领取物资。
       “每个月每个人最多可领取5支中等箭、50支下等箭、一把唐刀、一支长矛。唐刀需要卷刃以后方可更换,粮食按照人数供应。”
       唐军军需官向楚天说明规则,所谓中等箭是白银级的箭,下等箭是青铜级的箭。
       唐军不可能无限制地提供补给,每个月的补给有限,需要领主注意用度。
       楚天听到有唐刀可以换,不由意动。
       唐刀以熟铁为外皮,中间夹百炼钢,部分刃口覆土烧刃,可以劈砍破轻甲,刃尖可破扎甲,比起汉代环首刀有不小的进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骑兵和步兵的盔甲越来越精良,重骑兵横行,因此成为近战兵器的唐刀必须具备良好的破甲能力。
       也只有当时的大唐,可以大规模地为士兵装备唐刀。
       据说,唐刀还影响了东瀛武士刀。
       花木兰的汉刀已经在昨天的会战中卷刃,楚天帮她要了一把唐刀。
       这一把唐刀也是直刃,造型更加优美。
       楚天拔出一半刀刃。
       【名称】:制式唐横刀
       【品质】:白银级
       【效果】:攻击力+3,具有一定破甲能力,破甲概率小幅度上升
       【描述】:大唐贞观十六年监制
       “好刀。”
       楚天用手指抚摸刀身,一股寒意从指尖传来。
       夏城士兵普遍使用的是青铜级的环首刀,唐军普遍使用的白银级兵器,说到底还是楚天没钱。
       军需官提醒:“军功可以在我这里兑换军备物资。”
       楚天得知可以换兵器、盔甲,有了想法。
       可以不花钱换取神兵利器……
       “一支中等箭1点军功,一口制式唐刀30点军功,优质唐刀300军功到30000军功不等。还有战马,一匹普通战马200军功,突厥战马从500军功到50000军功不等。”
       军需官盘点可以直接使用军功兑换的奖励,一口好刀、一匹宝马,竟然要几万军功。
       “你挑选一把刀。”
       楚天让花木兰挑选一把合适的唐刀,然后让李广挑选一匹突厥马。
       《唐会要》记载,突厥马技艺绝伦,筋骨合度。每年大唐以物易马,可得三四千到一万四千匹突厥马。因此唐朝不缺良马。
       可以用军功换马,楚天认为颇为划算。
       花木兰在十几种唐刀中,挑选了一把看上去寒冽的唐刀,刀身长约一米,消耗500军功。
       李广挑选了一匹褐色的突厥马,消耗700军功。
       “主公,我还想要。”
       “你还要什么?”
       “马槊。”
       花木兰指着一支大约有一丈八尺长的马槊。
       “你直接拿走吧。”
       眼看剩下的军功不多,楚天破罐子破摔,干脆也换了一支锋利的马槊给花木兰,花费1000军功。
       冲锋陷阵型的武将,他们的兵器和战马尤为关键,甚至会影响到生死。
       消耗军功不影响排名,排名记载的是国战中获得的全部军功。
       花木兰似乎很满意唐刀和马槊,爱不释手。她所在的年代距离唐朝也很近,所使用的兵器应该相差不远。
       李广当即骑上突厥马,得意地溜了一圈。
       楚天又招来射声营的弓箭手,来唐军军营领取箭矢。
       “接下来该去找唐太宗李世民了,希望他愿意见我和房玄龄。”
       楚天带着房玄龄,前去与唐太宗沟通。
       理论上而言,唐太宗不会轻易砍东汉区的领主,否则那就是自毁长城,也没有人敢参加国战了。
       唐太宗的军营位于唐军几十座营寨的中间,有雄兵把守。
       楚天随便看了一眼护卫的唐军骑兵。
       【名称】:大唐百骑
       【等级】:100级
       【描述】:唐太宗选拔飞骑骁健之士,组百骑,以作骑从护卫。
       楚天看到这支骑兵已经满级,显然身经百战,是南征北战的精锐之师。
       有这样一支骑兵保护李世民,估计对方来几千人都要被击溃。
       “在下代表异人领主,求见皇帝陛下。”
       楚天没有携带任何兵器,只带着房玄龄前来求见。
       带兵器也没用,以楚天这点武力,别说是百骑,即使五十而知天命的李世民他都打不过。
       两千大唐骑兵挺着战矛,虽然不算是严格的重骑兵,但他们的盔甲同样精良,骑乘优良的突厥马,义无反顾杀向一万高句丽骑兵!
       高句丽骑兵措手不及,遭到唐军骑兵突击,顿时乱成一团。
       勉强射出两轮箭雨,手持战矛的唐军骑兵已经突入高句丽骑兵之中,最前面的上百个高句丽骑兵被战矛刺穿!
       一员唐将握着马槊,左突右冲,大杀四方,一人突刺十几个高句丽骑兵!
       这员唐将率领的骑兵攻击力十足,所向披靡!
       “真乃猛将。”
       楚天见到唐将凶猛,率领的骑兵几近破阵,不由感慨。
       也许这支骑兵是唐军的精锐,却还不是李世民的玄甲铁骑,也不是担任禁卫的羽林军和百骑。
       如果是李世民的骑兵,一千打一万都有可能。
       花木兰见主公赞扬其他武将,不由昂头挺胸,似乎想说自己也不差。
       楚天看到花木兰昂首挺胸……
       嗯,果然什么都是别人的好。如果花木兰有对面的两千唐军骑兵,估计表现也不逊色于那一个唐将。
       对面的唐军骑兵给东汉区的领主们展示了什么叫做泱泱大国的军队。
       两千唐军突击一万高句丽骑兵,高句丽骑兵大败!
       高句丽大营见势不妙,立即派出第二队骑兵去救援高句丽骑兵。
       “唐军应该要撤退了……不对,唐军还在进攻!”
       东汉区的领主观战时,看到了更令人震撼的一幕——唐军骑兵在击溃对方第一队骑兵以后,乘胜追击,驱赶着战败的高句丽骑兵扑向第二队高句丽骑兵!
       高句丽骑兵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凶残的军队,再次溃散,一直被两千唐军赶回高句丽大营。
       高句丽的弓弩齐射,逼退唐军骑兵,唐军骑兵才没有继续再追。
       一场激战下来,上千高句丽骑兵被斩杀,仅仅死在唐军将领马槊下的骑兵就多达几十人。
       鲜血染红了大唐骑兵的盔甲,顺着唐刀锋利的刀刃流淌而下。
       双方大营鸦雀无声。
       发生在东岸的小规模骑兵战并没有让双方伤筋动骨,而是对彼此的试探。
       高句丽大营士气大受打击。
       两队高句丽骑兵差不多两万人,被两千唐军的英勇打退,还被追到营寨边缘,何其耻辱。
       唐将的明光铠上插着几支箭矢,却像是一个没事的人,带着骑兵返回。
       “他是薛仁贵吗?”
       “应该不是,历史记载,薛仁贵此时还是一个小兵,不可能有资格率领两千唐军出击。而且还是两千精锐骑兵。”
       唐将返回唐军大营,就像是做了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没有大张旗鼓地庆贺。
       大唐的军队以少打多,又不是第一次了。
       高句丽阵营士气低沉。
       国战第一天,双方领主爆发遭遇战,一个领主被楚天打残。第三天,唐军与高句丽骑兵小规模试探,唐军大胜。
       这一仗,对高丽领主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对面人数虽少,却是天可汗的骑兵。
       前来攻打高句丽的还是唐帝国的老将们。
       如果是意气风发时的李世民,再加上年轻时的隋唐猛将阵容,估计高句丽会一战亡国。
       即使是年迈的老将军们带着几个小将,也足以令高句丽大军惶恐不安。
       小规模的交锋后,双方戒备巡逻,防止对方夜袭。
       楚天召集第二军团的领主们。
       安市城之战历时三个月,这才过了三天,他们并不着急,决战的时机还没有到来。
       营寨中的火堆噼啪作响,每个领主现在都对唐军充满信心,唐军的表现十分强势。
       “我向唐军的军官问了,刚才率兵杀敌的是唐将阿史那社尔,本来是东突厥的王子。东突厥灭亡后,他投靠唐朝,成为唐朝的名将,作战非常勇敢。因为李世民对其不错,所以李世民死的时候,他还要求自杀殉葬,不过被拒绝。”
       有领主知道唐将的身份。
       “突厥王子都只能在唐军帐下担任一员部将而已。”
       “不只是阿史那社尔,还有哥舒翰、高仙芝、黑齿常之、尉迟敬德等番将,为大唐征战四方。不过番将也出了安禄山那样的大反贼。只有李世民可以镇得住他们吧。李世民一死,他们说不定就会有异心。也不好说,哥舒翰就为了大唐对抗安禄山,最终战死。”
       在场的人惊叹于唐军的猛将如云,还有天可汗的名副其实。
       “不知道安市城、白江口的战况如何?”
       “相信唐军和我们的同伴。”
       除了选择相信东汉区的领主,楚天他们别无他法。
       “我们位于峡谷河流上游,有没有可能投毒,让河流下方的高句丽大军中毒身亡?”
       “你小说看多了,以这条河的径流量,你要投多少吨毒药才能保证下游中毒?”
       “那用沙袋堵住上游的水,然后水淹高句丽大军。”
       “行不通,对方一看下游的河水减少,很快就会意识到我们想要利用水攻。”
       一群领主想要破敌,水攻、投毒等五花八门的方法都想出来,不过最终还是认为不可行。
       这是一场硬仗,可取巧之处不多。对面的领主小心防备,要抓对方破绽,必须要让对方露出破绽。
       划分巡逻的任务后,楚天回到自己的营地,周亚夫、李广、花木兰轮流负责宿卫。
       河对岸就是高句丽大军,他们可能会率兵渡河袭击唐军军营。
       因此,有几队唐军和汉军手持火把沿着河流巡逻,防止对方暗中搭设浮桥,渡河奇袭。
       一队骑兵从楚天所在的第二军团的营地经过,一个骑兵握着方天画戟,腰鞬张弓,有意无意看了一眼第二军团的营寨。
       东汉区领主的军队在他看来,还是无法与巅峰时期的唐军相提并论。
       这支唐军,是隋末唐初征战天下的精锐,李世民想要凭借精锐,在最后的岁月,为后代平定高句丽这一个后患。
       楚天不知道唐军骑兵经过,而是安然在营帐呼呼大睡。
       对面的高句丽大营,被两千唐军吓破胆的高丽领主们夜不能寐。
       十万唐军和五万汉军南下与他们对峙,在安市城外围还有三十万唐军和二十万汉军。他们的动静实在令人不安。
       李勣的唐军南下不只是为了挑衅高句丽大军,而且还切断了高句丽大军的视野。百万援军堆积在峡谷南部,却完全不知道安市城的战况如何。
       高句丽大军还有一个劣势——人越多,需要的粮食越多。
       “高延寿、高惠真给我们施压,他们必须要尽快攻击唐军,否则将会兵粮寸断。”
       崔在善扫视在场的高丽领主,他计划坚壁清野,却错误判断了高句丽大军的粮食问题。
       高句丽大军数量多达一百五十万,后勤压力比唐军大多了,注定着高句丽大军不得不发起进攻。
       “我们……可以打赢吗?”
       高丽领主白天目睹唐军的威风,有些发怵。
       “白天前来挑衅高句丽大军的是唐军的精锐骑兵,不是普通士兵,何须惧怕。”
       崔在善面对一群时而自大时而胆小的队友,眼色凌厉,逼迫他们听从他的命令。
       “按照原本的安市城之战,唐太宗李世民将会派长孙无忌率领一支偏师从北岭的山道袭击高句丽大军后方,进行夹击。我们可将计就计,在山道出口设下伏兵。此计我已告知高延寿、高惠真二位将军,他们均已同意。只要唐军出现,三十万埋伏的大军将会让他们全军覆没。”
       百济国熊津江,刘仁轨率领大唐水师与唐军骑兵水陆并进。
       东汉的玩家率领几千条小船跟在刘仁轨的大唐水师后方,浩浩荡荡,船只铺满了江面。
       与安市城漫长的战斗相比,水师的合战比较容易解决,往往是一次会战定胜负。
       大唐水师的楼船长数十米,上百艘巨大的楼船排开,声势浩大、威风凛凛。在楼船四周还有斗舰、海鹘、艨艟、走轲等中小型战船。
       荆、扬、交州的领主使用的多是走轲,只有少量的艨艟。
       “有大唐水师担任主力,我们定然可以获胜。有这样一支水师,我敢南下攻打安南区的大越国。”
       交州领主赵光在自己的艨艟战船上,看到大唐水师的盛况,不由震撼。
       倘若给他一支这样的水师,他不见得不敢去南下征服大越国。
       东汉水师盟主铜雀手中握着一张海图,上面是熊津江以及附近的海域轮廓。
       历史上,刘仁轨率领的唐军水师就是在熊津江的入海口与支援百济(当时朝鲜半岛的三国之一)的倭军水师相遇,爆发了白江口之战。
       换而言之,只要他们水师到了江口的位置,很有可能就会和倭军水师相遇,爆发一场大战。
       “距离白江口已经很近了,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和倭军水师合战。拉起旗帜,准备会战!”
       铜雀的艨艟升起备战的旗帜。
       所有领主心里一紧,令所有持戟、持弓弩的水师士卒做好战斗准备。
       东汉区与东瀛区已经有多年的恩怨。
       白江口之战是唐军赢了,东瀛领主肯定会设法避免这样的结局。
       唐水师将领刘仁轨此时年过六旬,座舰是一艘高大的楼船,战船上拥有数百个精锐的大唐水师士卒。
       “备战!”
       刘仁轨已经被玩家提醒,他们很有可能会在白江口遭遇东瀛水师,所以令大唐水师备战。
       大唐水师与东汉三大水师营逐渐靠近白江口,所有人的呼吸都有些急促。
       只要看到东瀛的战船,棹夫将会划船冲上去,然后由弓箭手和甲士解决战斗。
       为了对付东瀛的木船,荆州、扬州、交州的领主使用的兵器多半是火箭。
       “就是这一次白江口之战,倭国被大唐打败,让他们知道了宗主国的可怕。不过倭人十分擅长学习,他们立刻派遣遣唐使来大唐学习大唐的技术和制度,形成了一个更加强大的国家。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比高丽棒子强多了,仅仅是九州岛的武士,都给高丽造成巨大的破坏。高丽是打不过倭国的。”
       铜雀向随船的其他领主提及此事,缓解众人紧张的情绪。
       水师靠近白江口,然而想象中同样密密麻麻的倭国水师没有出现。
       “这是怎么回事?”
       所有人都愣住,原本应该发生在白江口的海战,竟然被东瀛区的玩家避开了!
       铜雀立即打开海图,考虑消失的倭军船队到底到了哪里。
       “这群东瀛领主的头脑果然比高丽棒子好使。虽然兵种和兵器上高丽文明与我们中原文明更像,但东瀛领主才真正学了我们的兵法精髓。他们不打算在白江口力挽狂澜,因为难度太大!他们的想法是……”
       “彻底放弃白江口决战,他们另选战场,现在合战主动权在他们手中!”
       铜雀很快判断出东瀛领主的意图。
       东瀛领主估计白江口之战无论怎么打都会输,干脆避开大唐水师的锋芒,择日择地再战。
       “接下来该怎么办?难道我们要在半岛曲折的海岸线追击倭军水师?”
       “遭遇战变成追击战,一不小心就会中埋伏,东瀛那群领主多半是这样的计谋。”
       东汉三大水师营的领主聚集在铜雀的战船上,七嘴八舌,现在的局面有些失控。
       “冷静,冷静!”铜雀喝止慌乱的领主们,“我们有大唐水师,只要不中埋伏,基本立于不败之地。接下来的目标是找到消失的倭军水师,然后击溃他们,获取胜利。”
       三大水师营的领主这才稍微冷静。
       作为盟主的铜雀亲自登上大唐水师将领刘仁轨的座舰,与刘仁轨商议进军路线。
       “倭军在南,向南追击,兴许可以追上。”
       刘仁轨听了玩家领主的汇报,最终决定下令追击。
       如果倭军水师还在半岛海域,完全可以将其消灭。
       如果倭军水师离开半岛海域,他们实际上已经输了。
       在白江口以南,上万艘东瀛小型战船遍布海面,沿着半岛海岸线航行。
       倭国将领安昙比罗夫、阿倍比罗夫被东瀛领主游说,放弃在白江口与唐军作战,转而南下。
       “大唐的水师真的坚不可摧?我们四倍于敌人,何须退让?”
       安昙比罗夫虽然放弃了正面与唐军决战,但从来没有和大唐交手的他认为这是怯弱的表现。
       “请您相信我们的判断。大唐水师拥有大船巨舰,一旦发起冲锋,可以轻易撞毁我们的小船。为今之计,唯有将他们引到大船无法施展优势又水情复杂的狭隘海峡,可以制胜。”
       一个腰间挂着武士刀的九州岛领主小心翼翼地与倭军大将交涉。
       “你说的海峡在哪里?”
       “鸣梁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