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田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设置
下一章

第1140章 亲事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问题反馈|


       以前季汉困于蜀地的时候,诸葛丞相恨不得把一个钱掰成两个钱来花。

       又是和东吴,又是抑豪强,又是兴水利,从锦城的都江堰,到汉中的山河堰,怕的就是钱粮不够用。

       逮住一只土鳖就死命薅羊毛。

       为了能持续薅,甚至连特区都能给土鳖开出来。

       差点没把某只土鳖给薅成秃头。

       忆昔叹今,那个时候谁能想到,大汉还能这么富的一天?

       诸葛长史轻车上任,一开口就是拿些南中土特产给大伙尝尝。

       管你是什么太原王家还是郭家?

       甜不甜?

       就问你甜不甜!

       够胆就说它不甜!

       就算在工业信息时代,这个玩意都是重要的国家战略物资。

       仍处于半奴隶社会的三国时代,哪个敢说不甜?

       什么叫财大气粗,这就叫财大气粗。

       本来并州的大族,一开始还觉得让自己前来迎接并州刺史府长史,有点小题大作。

       并州刺史过来的时候,咱们迎接一下,那还说得过去。

       现在区区一个长史过来,又让咱们迎接?

       真当我们不要面子?

       可是……

       可是面子又不能当饭吃,对吧?

       但糖是真的比饭还好吃。

       所以当诸葛长史拿出一些南中土特产给大伙尝尝以后,宴席的气氛就突然就越发热烈了起来。

       作为太原大族之首的王郭两家,一反开始时的矜持,亲自起身向诸葛长史敬酒。

       诸葛长史自然是来者不拒。

       他笑吟吟地看着大伙越喝越高兴,脸上的笑容越盛。

       自大人领军北伐时起,阿弟一直以来用的都是这个手法:

       一手红利,一手暴力。

       听话的就给红利,不听话的就给暴力。

       一直到现在收复关中并州河东,这仍然是个好办法。

       很简单,很老套,但很管用,屡试不爽。

       红利不是白拿的,拿了好处,就要听话。

       诸葛长史不懂什么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但他知道,这些红利,其实就是朝廷影响,或者说遥控地方,瓦解地方大族抱团的牵线。

       若是有人拿了红利又不听话,朝廷就会扯一扯这些牵线。

       这些牵线想要让你做什么动作,你就得做什么动作。

       当然,不排除有人目光卓越,看出吃下这些红利的后果。

       但那又如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除非你能拿出更大的红利,否则,就算是同族,也会有人把你顶下去——你不愿意,有的是人愿意。

       正所谓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口号再响,能当饭吃吗?

       苍头黔首都知道尽可能地往家里多扒拉一亩三分地呢。

       不然怎么让家里人多吃一口饭?

       这一场宴席,直到天色开始变得暗澹,主客这才尽欢而散。

       走出刺史府,郭配上了马车,马车行至街道某个阴暗的角落,忽又停了下来。

       但见郭配掀起车帘,下了车,静静地站在那里。

       不一会儿,王家的马车出现在后方,也跟着停了下来。

       郭配走过去,上了王家的车,一前一后两辆马车,又开始辘辘地向前驰去。

       车内在经过最初的静默之后,郭配率行开口问道:

       “你怎么看?”

       王晨面色有些复杂,答道:“当是欲彷凉州旧事吧。”

       郭配闻言,有些不耐烦:

       “我不是说这个,我是在说,你们王氏是个什么打算?”

       王晨有些奇怪地看向对方:

       “这么大的好事,自然是能拿多少就拿多少,难道还会往外推?”

       郭配一怔,似乎有些意外王晨的顺理成章,他提醒道:

       “你别忘了,我们王郭两家,可是在魏国下了不少功夫。”

       无论是王凌也好,郭淮也好,两人在军中职位都不算低。

       在郭配看来,宴席上再怎么热情,那都是逢场作戏。

       关系到族中的命运,哪有那么简单就决定下来的?

       有商有量,才是正常。

       王晨吐出一口酒气,靠到马车车壁上:

       “我没忘记,正是因为没有忘记,所以才决定参与发卖之事。”

       王家经长安之乱后,族中的主要人物皆丧命,可谓是元气大伤。

       如今王氏的主事人,正是王晨与王凌两兄弟。

       王凌远在扬州,王晨就是太原王氏老家的话事人。

       他做出的决定,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代表了王氏的意见。

       但郭氏不一样。

       就算是在胡人劫掠太原与河东的时候,郭氏作为地方大族,筑坞寨自保,没有遭到太大的伤害。

       所以这等大事,郭配一个人无法作出决定。

       王晨似乎看出了郭配的犹豫,语气幽凉:

       “记得七八年前,魏平帝(即曹叡)犹在的时候,宫内有郭贵人,甚得平帝所宠,乃是出自西平郭氏。”

       说到这里,王晨眼含深意地看了一眼郭配。

       “西平郭氏,虽说比不过太原郭氏,但好歹也算是地方豪族。”

       “汉国定西平郡的时候,没有对西平郭氏动手,但萧关一战时,郭氏欲举兵响应曹真,最后么……”

       王晨再说下去。

       最后自然是被灭族。

       听说领军灭其族的人,现在就在并州,姓刘,名浑,字破虏。

       “这么多年来,我们王家,才恢复了一些元气,可比不过你们郭家人丁兴旺。”

       王晨叹息一声,“我不是不知道,官府给的好处不好拿。但不拿的话,那就是说明你跟人家不是一条心。”

       经营家族,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太原的地界,就这么大。

       你不拿,别人家拿了,到时候压力可不止来自官府,还会来自别人家,甚至来自同族。

       郭配皱眉,总感觉心里有些不大舒服:

       “这季汉的官府行事,怎么是这副模样,莫说是魏国,就算是与后汉相比,也大有不同……”

       以前地方官府,没有他们这些大族的配合,莫说是把政令传到乡里,就是城中都有可能执行不下去。

       哪像现在的季汉官府,居然敢逼迫他们行事?

       真是太嚣张了!

       “因为他们不需要依靠我们也能成事啊!”

       王晨倒是看得清醒:“季汉的府库里,有足够的钱粮,季汉的考课法,能选出为他们所用的良才。”

       同时兴汉会手里,还掌握有天下最赚钱的生意。

       在以前,世家大族的耕读传家是:

       耕,意味着掌握着庞大的人口和土地,垄断了生产资料。

       读,意味着掌握着学问,垄断了智力资源。

       朝廷想要治理天下,不依靠他们这些世家豪族,难道依靠那些一无所有的泥腿子吗?

       当年刘玄(即更始帝)称帝,滥授官职,多有群小贾竖,膳夫庖人,三辅由是政乱,时长安语之:

       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不过短短时间,更始帝就民心尽失,守着关中这么好的地利,又有大义名分,居然没能当几年皇帝就兵败身亡。

       泥腿子懂什么?还想靠他们治天下?作梦去吧!

       耕可以靠抢,但读那是想抢,就能抢的吗?

       可是谁又能想到,以兴汉会为代表的新兴势力,会有印刷术、造纸术、标音字典等等这些大杀器?

       现在世家大族的耕读传家,就变成了真的只是耕读传家,混个温饱。

       王晨不知道什么叫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他知道:世道已经变了。

       “郭兄,我们不能再拿以前的老眼光看季汉了,以前那一套,大约是不管用了。”

       “我们王家,在魏国那边也不算太差,不用太担心,反倒是在汉国这边,需要费些心思。”

       “还不如趁着现在季汉还有用到我们的地方,把族中子弟推出去,多占些先机,总不能,真让那些苍头黔首骑到我们头上吧?”

       郭配默然。

       他现在确定了,王晨在宴席上面的表现,不是演戏,至少是带了几分真心。

       车子不知什么时候停下了,外头传来了下人的声音:

       “郎君,到了。”

       郭配与王晨告别,回到自己车上。

       两车终于分开,一车驰入华灯初起的府内,一车驰入夜色中。

       延熙元年十二月,连长安都已经下了两场大雪。

       今年的长安要比去年冷,雪也要比去年大。

       不过幸好,前两年冯都护治理关中有方,生产恢复得不错。

       再加上陇右、汉中的支持,今年的冬日,并没有给长安带来多少困扰。

       汉家天子下令,给城中孤寡鳏独分发柴米,民多悦之。

       长安的雪后,红日当空,大地皆白,放眼望去,银光眩目,虹彩闪烁。

       一辆马车行驰在章台大街上,行至镇东大将军府门前停下。

       车子看起来很朴质,但若是细心观察,则可看出,整个车所用木料,皆是上等。

       做工更是大工不巧,颇有返朴归真的味道。

       这等马车,除了源远流长,底蕴不差的世家大族,大多人都是用不起。

       有人上前叫门。

       门房探出头来:“阁下找谁?”

       “敢问这里可是裴公府上?”

       虽然叫门的人不过是个下人,但礼仪不缺。

       魏国前尚书裴潜,弃暗投明,归于大汉,得封镇北大将军,平阳县侯,领兖州刺史。

       门房看了一眼后面的车马,点头道:“正是。”

       对方递上来一张拜帖:“不知裴公可在府上?我家主君特地前来拜访裴公。”

       门房接过拜帖,说道:“请稍候。”

       然后把拜帖送入府内。

       不一会儿,但见镇北大将军府侧门大开,裴潜亲自迎接出来:

       “郭君自太原远来,如何不提前告知一声?”

       郭配早已从车上下来,对着裴潜行了一个大礼:

       “配,见过裴公。”

       “多礼矣!外面太冷,快到里面来。”

       “裴公先请。”

       进入府门中,就是一个前庭,布置倒也雅致。

       再加上红砖青瓦,甚是让人赏心悦目。

       这让郭配有些惊讶:

       长安虽是汉之旧都,但屡经战乱,如今才落入季汉手中不足三年,汉家天子更是迁都长安才大半年。

       没曾想观城中景象,却是平和安定,颇有繁盛之象。

       更别说章台大街上的权贵之家,居然多是新建。

       这得多少人力物力?

       带着郭配走过前庭的回廊,来到客厅,让人奉上茶汤,裴潜开口问道:

       “仲南怎么会在这种时候来长安?”

       正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从太原到长安,这一路上可不好受。

       郭配喝了一口热茶汤暖身子,听到裴潜问话,连忙放下茶杯回答道:

       “听闻裴公从东边归来,就一直想要过来相见,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如今太原那边,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再加上我也想到长安看看,所以就赶过来了。”

       裴潜点头:

       “是应该到长安看看,毕竟现在的长安,可不是以前的长安了。”

       以前长安虽是魏国五都之一,但不论是实际地位还是人口产出,都远不如河东。

       现在嘛,可就不一样了。

       不管愿不愿意,河东也好,太原也罢,都处于季汉的掌控之下。

       魏国在将来,有没有能力重新西进,那还是个未知数。

       若是不想在这一场天下的大变动里被抛下,就必须要时刻掌握最新的局势变化。

       而想要随时掌握最新的局势变化,作为天下主角之一的季汉的政治中心,必然是不能漏过的地方。

       郭配赞同道:

       “裴公所言甚是。”

       然后他左右看看,咳了一声,又饮了一茶汤,这才低声说道:

       “其实配此次前来长安,也是因为过于愚钝,好多事情看不懂,所以存了向裴公请教的心思。”

       看着郭配小心翼翼的模样,裴潜不禁一笑:

       “看不懂什么?”

       郭配似是没有想到裴潜问得如此直接,不禁愣了一下,然后这才有些呐呐地开口道:

       “比如裴公的选择?”

       “嗯?”

       “配听闻,裴公弃东就西,乃是心系在河东民乱中失踪的令郎君,不知是真是假?”

       裴潜澹然一笑:“真也好,假也罢,重要么?反正现在我已是身在长安。”

       他看了一眼郭配,继续说道:

       “而且吾家阿秀,已经入了皇家学院求学。”

       “皇家学院?”

       “就是以前的太学,大汉君臣有鼎革维新之志,故而改太学为皇家学院,除后汉太学之弊,以示有教无类,学成皆可效力汉家天子之意。”

       若是换成以前,郭配最多不过是震惊一下,同时感叹汉家天子有锐意进取之心。

       但那晚与王晨谈过之后,他下意识就是想到:

       有教无类?那可不就是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世间学问的垄断?

       “裴公,这皇家学院,入学可有什么要求?”

       “自然是有的。一般来说,大多都是从各地学堂选拔上来的优秀学子。”

       “当然,也有一部分名额,可由德高望重之士,举荐民间学子参与学院入学考试。”

       裴潜捋捋胡须,“吾家阿秀,就是由冯都护举荐,参与学院考试,这才入了学院。”

       郭配看到裴潜屡提起裴秀,心头不禁一动,突然问道:

       “配记得,令郎差不多已经到了舞象之年了吧?”

       裴潜点头:

       “没错,已经十有六矣,正值舞象。”

       “也该定一门亲事了,不知可曾说媒?”

       裴潜一怔,犹豫了一下,这才说道:

       “虽有媒人上门,但未得良配。”

       别看裴秀被人称为河东少年领袖,但终究是裴家庶子。

       不是说没有人愿意嫁女,而是想要嫁过来的那些女子,多是族中庶女,嫡女不是没有,但皆来自小家族,裴潜都看不上。

       因为他想要给裴秀娶的,是世家嫡女。

       要不然,如何给裴秀提升身份?

       就算不是世家嫡女,娘家至少也要强而有力,或者有影响力,能帮助到裴秀。

       不然的话,裴秀如何掌管裴家,袭自己的爵位?

       郭配自然不知道裴潜的心思,此时他一听到听到裴秀尚未婚配,顿时就是大喜,说道:

       “吾膝下有一女,年已及笄,家中欲为其寻一亲事,若是裴公不弃,可为令郎执箕奉帚。”

       太原郭氏之渊源,比河东裴氏还要长远。

       两姓一北一南,皆在太行之西,素有交情。

       如今郭配居然主动提起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裴秀,竟是惊得裴潜差点坐不稳:

       “此话当真?”

       “配岂敢戏耍裴公?”

       “当不起裴公之称。”裴潜直接就是上前,握住郭配的手,哈哈大笑道,“从今日起,你我便是亲家!”

       半个月后,远在太原的王晨,得知郭配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裴秀,气得差点又掀了桉几:

       “郭家子,你说要与族中好好商量,原来竟是跑到长安去寻亲!”

       “我王家好歹也是你们郭家的姻亲,你至于这般欺骗我吗?”

       郭配之兄郭淮,娶得的正是王凌之妹,同时也是王晨的从妹。

       “可惜我王家人丁不旺,没有适嫁的嫡女……”

       王晨叹息,然后又悚然一惊:

       “不成,郭家已经在长安搭上了线,我王家也不能落后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18A+
默认贵族金护眼绿羊皮纸可爱粉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