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田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设置
下一章

翰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问题反馈|


       我是在青州旁的一个小村子出生长大,

       爹爹有几亩地,有天,卖了田,带着大娘二娘,还有家里的孩子们,

       搬到一个大些的村子里去,他说村子里有私塾;

       私塾里的先生,之前,为了求功名,进了一趟京城,

       后来好象只有二进,又欠缺银两打点,所以没有官职,只好又回了村子;

       先生长的很斯文,长发束冠,一身整齐的灰衣,腰束着浅色的带子;

       这村里,大家都粗布粗衣的穿著,很少人像先生那么整齐

       我们搬进这村子里没多久,就听说,又来了新的人家,一个女人,

       带着一个不会走路的男人,还有一个还在强褓中的孩子

       村子里的人看虽然买了房子,可是一个妇道人家也修不了屋子,

       大伙聚着,一起去帮她修墙补瓦,等下了工,那女人会煮些好吃的,

       然后又拿出一些很香的酒请大家喝

       爹爹也很喜欢,我那年十岁,还不懂得酒的美味,有回跟着去帮忙,

       之后浅尝了一口爹爹的酒,被酒中的辛辣,呛了一口,

       后来房子弄齐了,那女人说要在旁边搭个屋子,开间酒馆,

       村子里的男人一听,大家又聚在一起干活了好些日子,

       等到酒馆一开,热闹的很

       但那女人说什么中午营业,晚饭前要关店?!

       我不懂,爹爹喝酒多是晚上,怎么晚饭前就要关店了?!

       还有开个五天休两天?这边大家都是看老天吃饭,

       她如果天天都开,这样钱不是赚的比较快?

       我有天在私塾问先生,先生笑了笑,说[因为是人,所以要休息]

       那天先生教的是"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

       我们默了一遍又一遍,先生站在窗口,看着屋外的景致,很久没有说话

       爹爹很中意那家名唤’舍得’酒家的酒,可是大娘二娘不喜欢爹爹经常去喝,

       爹爹想了想,叫了大哥过来,大哥已经二十有四,体格长的跟爹爹很像,

       高大魁武,两个人在桌子旁讲了一阵子,又要大娘过去,拿些银两,

       请村里的王婆去说说媒

       我远远的看过那女人,虽然不丑不老,可是应该也不小了吧?!

       那小娃娃听说已经两岁多,整日带着那花不溜丢的山猫,

       在村子里跑来跑去,如果那女人嫁了大哥,

       那小娃娃就成了我的侄女,嗯,

       这样我也可以像弟弟一样,跟那山猫一起玩

       有位君真人,每月都会过来村子里一趟,

       看看村头的张老头,他瘸的腿有没有好些,

       还有村尾的林大婶,那能预测风雨的痛风还有没有发作等

       有天我问先生,为什么大家叫那戴着帷帽的人君真人,

       先生笑笑[因为他,在凡尘里]

       我不懂,我问先生,为什么在凡尘里,就要称呼他真人?!

       先生摸摸我的头,答[因为,他还未成仙啊]

       那天,先生教的是"惮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清涵万里天"

       我回家的路上,想着成仙好,听说仙人法术一变,

       那个食物就上桌,要是我成仙,我先把家里的米缸填满,

       再看看能不能变出些元宝犁牛来

       年刚过,下了一场小雪,

       上私塾的时候,先生考我们,背出应景的诗句或是对句

       ’雨过兴来临竹圃,雪晴淡墨点梅花’小虎子大声背

       先生点点头

       我才准备站起,

       一群准备下田的孩子,路过窗外,嘻嘻哈哈的谈笑

       私塾里几个孩子都羡慕的看着窗外轻快的身影,包括我

       先生突然念[宝剑锋从磨碉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们听懂了,有些惭愧,但我心底,有了一个心愿;

       哪天,我们是不是也都有机会,

       以笔为剑,不求骋驰官场,但愿为民做主,撑开一片青天

       没多久,听说那女人捡了一个乞丐,我们几个在私塾里笑谈

       先生一进门听到,大怒[哪个不是人生父母养的,

       因为有所求而不满,乞之,乃人之本性;而那]

       先生顿了顿[那善人愿意收容乞丐,乃仁义,此乃人兽之别!]

       那天,我们抄写了一百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那天回到家中,坐在桌上吃饭,碗筷相撞,铛铛之声不绝

       大娘笑问[是不是在学堂做了坏事,被先生责罚]

       我把私塾发生的事讲了一遍,桌上安静了一会,

       大家才沉静的开始吃饭

       大娘问[要不要请王婆再去一趟?!]

       爹爹不知在想什么,大娘问了两次,才回神,答道[不用了]

       没多久,那传出那乞丐在君真人的照顾之下,突然一表人才,

       不久之后,听说君真人想要常驻小村子里,大伙又一起出动去帮着盖屋子

       我照样每天私塾去见夫子,夫子最近教治国论,

       很是枯燥乏味今天,夫子看我们懒懒的样子,

       要我们抄写十次"思其艰以图其易,言有物而行有恒"

       夫子站在窗边,手指抚着系在腰旁的一个竹筒,

       那竹筒我认得,是那女人刚搬来小村没多久,

       有天大雨滂沱,她带着小娃娃,在私塾的屋檐下避雨,先生借了她一把伞,

       隔天放晴了,那女人带着伞,还有一小壶竹筒装的酒,

       说才来,家中还没有陶盆土罐,先就着竹筒;

       竹筒就是村外山中的青竹,一节含头尾,外面的青竹,

       不知用什么削去了一些,层层叠叠,隐隐看着,竟似山水

       先生那时不懂怎么打开,那女人拿着竹筒,

       在上端轻轻一扭,那上头的竹节竟然是盖子样

       先生十分喜爱,一谢又谢

       没多久,就看到先生或装水,或装茶,穿上了细细的线,总随身带着

       才过完年,那女人就走了,留下了酒馆,继续酿酒的运作

       村子里的人都站在村口,目送马车远去,大家散了之后,

       我为了捡个地上的小石头,眼角却看到先生还站在原地

       那年,我十二岁;

       苦读了好几年,先生的私塾,最后只剩我一人与小狗子,

       小狗子喜欢带村里的小孩玩小兵兵,先生教他行军诡策,

       我已经忘了要当青天的心愿,沉迷于诗词古文字行之间,先生教我评论解析

       后来,我两一同入京,小狗子进了兵营,我也考取了功名,

       分派到了皇宫里,收整文物书籍的翰林院,

       里面涵盖了前王的批卷,民间收寻的野史,古籍,散乱的史册等

       中间回了家一趟,村里的人都很高兴,先生也是,

       我看到那管竹筒,仍然系在先生的腰旁,可是原本青白的竹身,

       已经略略泛黄

       先生的头发,跟爹爹的一样,也白了

       回到皇宫,有天,在翰林院里整理书籍,翻出了一本有趣的书,

       外面包着女戒的皮,里面却是千慕雪写的亲亲小爹,

       千慕雪呵是个特异的写书人,写常人之不敢写,

       又不知从哪找了一位绘画大家,画那一幅幅的活色生香当作封面

       在就着余晖翻阅的时候,书中飘下了一张泛黄的纸,

       我弯腰拾起,纸上浓淡的墨色,勾勒出一个带笑的女子,斜靠椅上,手拿书卷,

       双眼笑意盈盈如春水

       左下题书:

       凉亭立园中,曾记锦绣良夕,一枕凝香残梦,似行云无迹.

       龙飞凤舞,墨深透纸,笔法的起收提顿,都是那么熟悉,,

       虽然没有属名,但我在归类了众多圣旨批卷,自然认的出来的

       这是退位让贤的前王所写

       这该怎么归类呢?!

       想起之前,送了本史册到御书房,书房里摆设简单,

       窗旁的墙上,挂了一张浅浅的泼墨画,

       画里竹叶纷飞,一男子拂琴,旁边站着一个女子,纤指细点

       怎么这两女子,眉眼如此相似?!

       不知怎地,总给我一种熟悉的感受

       打开那本亲亲小爹,就让这幅画,静待有缘人吧

       我把画夹回书中,套上’女戒’,归放到原处

       看着窗外橘红色的余晖,又是,该回家的时候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18A+
默认贵族金护眼绿羊皮纸可爱粉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