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田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设置
下一章

第八十章国士无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问题反馈|


       对于税收,张瑞是十分佩服米帝的。

       后世三大作死铁律。在在米帝逃税,在毛熊做人质,在诸夏贩鸩。

       看史书,张瑞亦有种看法,那就是一个王朝,如果能收上赋税,这个政权大抵就能维持稳定。

       历朝历代对隐匿人口深恶痛绝,就是因为百姓依托于豪强、地主,国家收不到自耕农的人头税,所以导致政权不稳。

       而税赋最差劲的应该是明朝了。

       大明稍微改革一下税赋制度,也不至于亡国。

       整个江南富裕繁华,朝廷却不收富商、士绅的赋税,反倒数百年如一日的将底层农民作为征税主体。

       张瑞对这方面深恶痛绝,一直以来抱有的观念都是耕者疾苦。

       税法重点针对的便是那些富商、豪强和世族。

       在税法森严方面,唯一有优待的就是将门子弟。

       毕竟张瑞并没有天真到一视同仁。

       想要定鼎王朝伟业,孤身奋斗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背后必须有一个鼎力支持的阶层。

       就像李唐一统天下,背后是整个关西将门的强大助力,从立国到统一,只用了区区五年时间。

       之所以张瑞选择将门作为背后助力,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将门容易控制,不会像明代士绅一样终生逃税。

       早在孟县时,张瑞便规定了,府兵战死或者受重伤不能重回战场者,有十年免征赋税的期限。

       而且兵曹掾一直有沙汰老弱的权利。当府兵年老后亦会被移出军籍,全家开始缴纳赋税。

       这就意味着即便是将门子弟也不能做到终生免税。

       当然了,即便要梳理比曹政务,也不急于一刻,不会再这汾水河畔便草草定下。

       因为在汾水之畔除了有科学院制作的新式冶铁设备外,还有新式的灌溉设备。

       曾经身在洛阳的名士盖勋看了一眼,便面露厌恶之色,问道:“此非是十常侍之一毕岚所造翻车?曾用于取河水洒路,乃奢侈淫逸之物。尔曹造此物何用于百姓?”

       张瑞看了一眼翻车,大概能看出是个取水的设备。并没有因为这是十常侍发明的东西而抱有偏见。

       张瑞没有表态,裴琚舒了口气。就怕世人以十常侍声名为恶,从而对这利国利民的发明抱有偏见。

       于是裴琚从容的为盖勋解释道:“此物并非毕岚所造之翻车。乃是府君于三辅地区带来的一名小吏以翻车为基础改进而来的水利设施,名为龙骨水车。”

       盖勋惊奇,说道:“某竟不知麾下竟有此等人物,是何人?”

       裴琚便请过来一名拘谨的青年,介绍道:“此人名为马钧,字德衡。三辅右扶风人。自幼贫寒,少年游乐,未识自身才华。及入郡太原,闻鹰扬将军招募巧匠之令,乃自制龙骨水车,献于科学院,被惊为天人。某亲自调其进入科学院,拜为首席执教。”

       闻言,张瑞侧目。

       马钧?

       三国第一大发明家!

       这作风可的是太马钧了!

       史书记载,马钧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

       毕竟马钧的穷是除了名的,自幼贫寒。很长时间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才能,因为口吃还被裴潜的儿子裴秀给笑话。

       后来在魏国当博士,居贫!意思是穷的快活不下去了。穷则思变,就发挥自己发明家的天赋,改进了绫机,使诸夏的纺织技术自此提升四五倍,由此天下知名。

       结果这家伙跟随盖勋来到太原还是作风不改,为了张瑞悬赏的百万钱,再次开始发明创造。

       因为汾水贯穿太原,他就先造出了龙骨水车。

       所以说财富是激励发明创造的最大动力!

       重赏之下有没有勇夫不好说,必然能涌现出一大批发明家!

       科研成果就是用钱浇灌出来的!

       科研投入的多少就决定了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也就是河东府库存钱不多了。不然张瑞绝对能再赏赐马钧一笔财富。

       虽然赏钱不能再发了,但科研资金,自己可是刚刚调拨给了科学院五千万钱。

       于是张瑞对裴琚吩咐道:“调拨一千万钱、百名助手给马先生!令其立项改进绫机与连弩!”

       说到马先生的时候,张瑞一笑。

       不知道为什么,称呼诸葛先生就毫无违和感,称呼马先生就很容易出戏,联想到某位外星人粑粑。

       不过眼前这位马先生却的确是一位造福诸夏苗裔的贤人。

       名士傅玄曾称赞他说:“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

       但对这位举国无双的国士,曹魏却始终不曾重用,只当其为一普通匠人。

       马钧设计出一种军国重器,却遭到裴秀的讥笑和发难。

       傅玄不得不劝说安乡侯曹羲:“马先生要制造的是国家之精器、军队之要用,只要费一点木材,用两个人,就能制造,不妨试验一下,反正木头埋在地里也是浪费。”

       曹羲接受了这个建议,并把情况转告给武安侯曹爽。但曹爽未予理睬。

       但凡曹爽稍微对得起他的名字,豪爽一点点!

       分配给马钧两个壮丁,和几根木头。就又能得到一种军国利器。

       但没办法,自古以来华夏士大夫对发明创造这种事都是以奇淫巧技来看待的。

       张瑞相信马钧定能不负众望。

       毕竟十二蹑绫机历史上就是马钧改进出来的,一举使华夏纺织技术提升四五倍!

       而太原、河东都在官府的强力推进下广植桑树。

       如果马钧完善了绫机,那么数年后,纺织品将成为盐、铁之后鹰扬将军府第三大创收利器。

       衣食住行,衣还排在首位。

       曹魏甚至以布帛作为国家货币。

       第一次工业革命也是从珍妮发明纺织机为开端。而不是众人印象中的蒸汽机。

       纺织业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而马钧作为发明大师,不仅仅在民生方面功勋卓著。

       在军工方面也是颇有建树。

       当年诸葛亮北伐时,连弩惊艳了整个曹魏。

       士卒将战场上捡到的连弩送给马钧观看。彼时已垂垂老矣的马钧,仍能加以改进。

       由此确定了其发明大师地位,与军事家诸葛亮并冠于三国时期。

       如今的孔明还是个熊孩子,不知何时才能成才。马钧却阴差阳错的随三辅地区主官盖勋来到了太原。

       张瑞哪能不予以重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18A+
默认贵族金护眼绿羊皮纸可爱粉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