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韵儿微微一笑说道:“李泰国,英文名horatia nelson lay,英国人,其父曾任英国驻广州第一任领事。李泰国10岁来中国,在父亲的培养下成为一名“中国通” ,先后担任过英国驻广州、香港和上海等领事机构的翻译秘书、代理副领事等职。历史上22岁的李泰国在1855年6月出任江海关管理委员会的英方司税。他上任以后,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实施外洋船只进出呈验舱单,必须详尽,否则处罚或没收,各税须照征照缴,掣发税款收据,制订了《各国商船进出起卸货物完纳钞税条款》等规章制度。上海道吴煦向朝廷奏称,自李泰国经理夷税征收之后,税钞大有起色,按年比较,银数倍增。 1859年,江海关税课收入高达263万两,是户部定额的60倍,李泰国於是博得清政府的信任。”
洪韵儿顿了顿接着说道:“赫德非常重视海关人员的素质操行考核,健全了人事、财务、统计、审计、缉私、员工管理等多项制度。赫德专门在伦敦设立中国海关办事机构。为海关招聘洋员。赫德治下的海关,高级管理职位全部由洋人充任。历史上到了1875年,海关的洋员为408人,华人职员为1417人,十年之后。分别增长为524人和2075人。聘用洋员较多的一个客观原因是当时缺乏精通外语的华员,这也是赫德后来创办税务专门学堂的原因。但赫德对华员并不信任。直到安格联(f. a. aglen 1869-1932)继任总税务司以后。华员才开始担任高级管理职位。赫德治下的海关由於制度健全,组织严密,经受住了国内政局的多次剧烈动荡。这套机构和制度被历届民国政府全盘继承,一直运行到1949年。说句不好听的,咱们国家的近代海关还是洋人们帮我们一手建立的。我们太平天国初创,人才不多而且构架也不全。海关方面更是经验欠缺,你我也不是学税法出身的,很难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不是说我杞人忧天,我担心咱们派自己的人理定制度和管理海关。一来玩不过那些奸诈的洋商人们,二来也很可能会存在走上满清舞弊腐朽的老路。所以我觉得洋人来为我们建立海关制度,甚至是帮我们管理海关是非常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