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田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设置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四章两难的选择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问题反馈|


       第二百四十四章两难的选择

       面对突然发生的变故,黄历越来越感到自己面对这些脱离原来轨道的历史这个庞然大物的难以预料,但这反而更ji发了他的斗志和雄心,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认输,绝不认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未卜先知,而却能把国家治理好,投机取巧到底不能持久,而应变才是考验他的能力的时候。

       六零年计划中对北越的大规模军事打击不得不暂时推迟,黄历不想让赫鲁晓夫看作是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又一次挑衅。同时,他授意中、南民间商贸集团下了订单,大量并持续xìng的购买中国煤炭、猪棕、稀土、铬、锰、铜等货物,并决定一半以外汇,一半以粮食、蔗糖折价充抵货款。

       其实从某些方面来讲,冷战对于南洋联邦的发展也未必没有利,关键要看如何调整,如何运用手段。

       u—2风bo依然在持续发酵,并愈演愈烈,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艾森豪威尔在他十二国访问的旅行中,曾经指望政治收获的一线光明,现在已一去不返了。他毫不吝惜自己的jing力和威望,换来了人民群众的回报——成百万的人纵情放声欢呼,成百万的人挥舞彩旗。他将辛苦聚敛的政治资本都投在巴黎,冀有所获,现在,却面临连老本也丢个jing光的前景。

       苏联对u—2飞机的行动正式提出抗议,并声明鲍尔斯将受审判;赫鲁晓夫警告说,苏联导弹将对允许美国间谍飞机利用其本国领土的国家进行袭击;赫鲁晓夫在u—2飞机残骸展览会上讲话说:“我要是欢迎一个向这里派遣间谍飞机的人,俄国人民会说我是疯子。”

       当赫鲁晓夫到达巴黎时,保证他将努力使最高级会议获得成功,这使最高级会议可望如期进行的希望有所增长。但在第二天,赫鲁晓夫又说,除非美国停止一切u—2飞机的飞行活动,对过去的“侵略行为”表示道歉并惩办对这类飞行活动负有责任的人,他将不参加最高级会谈。

       艾森豪威尔总统承认u—2飞机的飞行应由他个人负贵,并称这类飞行活动已经停止,以后也不再恢复。

       赫鲁晓夫、艾森豪威尔、戴高乐总统和哈罗德?麦克米伦在巴黎的爱丽舍宫举行最高级会议的开幕式,气氛冷漠。赫鲁晓夫发言,态度傲慢而粗野。他提议最高级会议延期六个月,谴责美国的“jiān诈”和“强盗”行径,并撤销邀请艾森豪威尔回访俄国。艾森豪威尔面sèyin沉,他说越空飞行的事已经过去,但赫鲁晓夫的“最后通谍”,美国不能接受。赫鲁晓夫遂傲慢地走出爱丽舍宫,世界和解的希望成为泡影。

       第二天,在有三千人参加的嘈杂húnluàn的记者招待会上,赫鲁晓夫谴责美国“象小偷”,是“象海盗”,而且是“怯懦的”。宣称苏联将和『共产』党东德单独签订条约以解决柏林问题,这预示着冷战的乌云又要开始从各条战线聚拢了。

       在归国途中,艾森豪威尔在里斯本着陆,他有意选择这一特殊时刻来向年逾古稀的葡萄牙**者安东尼奥?德?奥利韦拉?萨拉查致敬。在克洛斯宫造型美丽的huā园里散步时,他看到一个美国记者,拿着一些法国钱币,懒洋洋地向喷泉里投掷。

       总统无jing打采地问道:“你就是这样避免闲得慌吗?”

       “不,总统先生。”记者回答说:“只是为了讨个吉利。”

       艾森豪威尔转身走开,低沉地说道:“那你最好为我们大家多投几枚吧”

       显然,吉利没有讨到,u—2事件也并未结束,它的晦气依旧缠绕着艾森豪威尔。他在葡萄牙短暂停留后,本为是要顺访日本的,如果最高级会议进行顺利,那这次日本之行将会多么光采。现在此行反成了为挽救总统声望的一个机会,然而连这一点也落空了,谁都知道日本是u—2越空飞行的亚洲基地,现在就有这类臭名昭著的间谍飞机停在那里。日本左派分子于是借此制造sāoluàn,两万多人把来安排访问的吉姆?哈格蒂和小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大使围困在汽车中一个多小时,后来不得不用海军陆战队直升飞机把他们解救出来。

       艾森豪威尔这时已到达了马尼拉,而日本内阁举行紧急会议决议请他为了个人安全避而不去日本。艾森豪威尔感到难堪,想去访问台湾。而在中国大陆上,北京电台正在咒骂他是“瘟神”。为了给他点颜sè看,中国人用多年来最猛烈的炮火轰击了近海岛屿金mén。显然,艾森豪威尔总统不太想去享受超规格的八万发“礼炮”的致敬,他向美国驻南洋联邦大使发出了询问。

       这个时候来访问南洋联邦,对于黄历来说,是一个考验。如果接受,可能会引起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仇视;如果不接受,无疑将对南美关系形成挫伤,因为南洋联邦不象日本,有左派人士在示威施压。南洋联邦的民众正为迎奥运而紧张地工作,也正处在一个相对风平làng静的政治环境中,对战争的担心并不强烈,对最高级会谈的失败也不那么失望。

       能把一个两难的问题处理得滴水不漏,既不招恨,又不招怨,委实很难。但黄历却做到了,经过一番思考,又与智囊们商议了一番,他毅然向艾森豪威尔发出了邀请电报。

       大智慧,需要的是胆量,需要的是超过常人的目光,需要的是令人惊讶的手段,而第一个文章便是在长篇的邀请电报中。

       在马尼拉的艾森豪威尔仔细看着电报,脸上无jing打采的神情慢慢改变了,他轻轻吐出一口长气,点了点头。

       挽回失去的政治声望,哪怕是一点点,对一年多来仆仆风尘、行程六万英里的艾森豪威尔来说都是值得的,空手而归的屈辱让他对黄历的建议颇感兴趣。

       第二百四十五章左右逢源

       南洋联邦的欢迎仪式算不上特别隆重,没有几百万人的欢呼,但也没有上万人的抗议,从港口通往总统府的路上有很多围观的人群,他们摇晃着手里的横幅、彩旗,高喊着“艾克,艾克,越挫越勇”“艾克,艾克,为和平继续努力”等口号。3∴35686688

       时过境迁,这个时候的艾森豪威尔正需要心理的安慰,这样的欢迎场面已经令他觉得意外惊喜,特别是那些口号,经过坐在身旁的黄历的翻译,令艾森豪威尔感到高兴。

       “每一个人在世界上都要受挫折,有许多人反而在折断的地方长得最结实。”黄历为自己的安排心中得意,但脸上却没表现出来,而是很自然地安慰道:“我们必须永远都记得这一点,生命中的伟大时刻并不仅仅是那些成功的时刻,也包括那些考验你的时刻,打击你的时刻,你感到失望的时刻,你悲伤的时刻。因为只有当你身处最深的山谷,你才会知道在最高的山峰之上将是何等壮美。”

       “是的,你说得很对。”艾森豪威尔透过车窗可以看到坤甸市内林立的大型施工机械,以及刚刚拓宽的道路旁整齐的板房,一sè的二层小楼,楼前的庭院里栽种着鲜huā,虽然还未全部完工,但已经能够想见奥运会开幕时,这将是一座整洁、干净、到处鲜huā的城市。

       “艾克,你去死吧”黄历突然看见一座小楼房的窗户里垂下了这样一个条幅,不禁mō了mō鼻子,暗自苦笑。15这他**×的就是自由的好处,连总统的话都不听。当然,搞虚假的形式主义固然不好,但有时也是迫不得已嘛,黄历转过脸,假装没看到。

       “与红sè中国的大使级会谈马上就要开始了,贵国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艾森豪威尔开口问道。

       黄历沉yín了一下,说道:“我想与中国争夺传统文化的主导权,这便需要中国打开一道mén。目前中国的局势很微妙,可以说正处在十字路口,我希望通过某些举动来施加影响。当然,这只是美好的愿望,与您奔走和平的愿望是相同的。”

       “突破竹幕怕是不那么容易。”艾森豪威尔苦笑道:“归根到底,**人干事总象**人干的,我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

       冷战时期,西方将苏联叫铁幕,中国叫竹幕,古巴叫蔗幕,至于还有什么别的幕,那就无从深究了。

       “失败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还不是你们太笨,也办了错事,黄历腹诽着,脸上却带着不以为意地笑容,“我们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哪怕前进的距离是以厘米、毫米来计量,也是成就。对了,这是我们为您拟定的演讲稿,我希望让世界都听到您不屈不挠寻求和平的意愿,这可能是,可能是一个世界缓和新的步骤的开始。”黄历很谨慎地没有提及挽救什么政治声望的敏感话题。

       艾森豪威尔接了过来,轻轻点了点头,慢慢翻看着,他真的不想灰头土脸地回到国内,在南洋联邦,或许可以重新振作一下声威。

       “苏联方面还没有撤销对你访问的邀请吧?”艾森豪威尔边看边有些低沉地问道。

       “还没有。”黄历习惯xìng地叩击着手指,不以为意地说道:“我不认为他们会这么做,那太没有外jiāo风度了,也不认为一次访问会带来什么意外的突破。换而言之,虽然和平是大家希望的,但真正的、持久的和平之路却是艰难无比的。我们现在也只能尽量避免核战争的爆发,但有时候——”

       “推迟对北越的军事打击是明智的。”艾森豪威尔微微皱着眉头说道:“越南王国的形势正在日趋好转,不是吗?据我们的顾问团报告,北越小规模的渗透已经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个别的漏网之鱼也掀不起大风làng。”

       “如果北越用正规军进行大规模渗透呢?”黄历不无忧虑地说道:“推迟是无奈的,但不是取消,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

       艾森豪威尔沉yín了一下,说道:“如果时机合适,美国政fǔ会全力帮助贵国及越南王国反击越共的侵略,这一点是不用置疑的。”

       黄历点了点头,笑着抬手一指,说道:“宾馆到了,请总统先生好好休息,我期待着在晚宴上听到总统先生jīng彩的演讲。”

       ………………

       漂亮而真诚的言语虽然不太可能解决目前的实质问题,但却是不可缺少的缓冲剂。虽然在演讲中,艾森豪威尔依旧没有道歉,但在演讲通过赞扬,也算是给了俄国人一个很大的面子。继续高唱和平的调子,或许也能令再度紧张起来的国际形势稍微缓和一些。

       “持久和平只是一个意愿,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核战争却是万万不能爆发的。”黄历将艾森豪威尔一行送到宾馆,又坐车返回了总统府,在车上教导着钟可萍,“不管艾森豪威尔有没有注意到,在美国,赞成美苏之间进行军备竞赛的各种势力实在是过分强大了。从五十年代开始,五角大楼,特别是空军,扶植起越来越多的大公司,而这些公司领导人全都是些退休的陆海军将领。”

       “说归说,做归做,但高唱和平是必要的。”钟可萍心领神会地说道:“其实缓和对两方来说都是有利的,只是这次美国人做得太差,让赫鲁晓夫很下不来台,有些恼羞成怒。如果他不表现出强硬,在国内也会受到指责。”

       “呵呵,萍儿是越来越聪明了。”黄历笑着一拍手,说道:“就是这样,我们热情接待艾森豪威尔,看似有风险,但收益也将十分巨大。安慰一下老艾克,再捋捋北极熊的máo,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斡旋,才会更显出我国的重要。这一次,小日本算是又被咱们给比下去了,就这一点,我们所做的就很值。”

       “第一批销往苏联的商品已经提前启运,那些专ménjīng美包装的礼品果盒会让苏联领导人感到惊讶吧,或许吃点水果能败败火。”钟可萍揶揄着笑道。

       “礼多人不怪,你在教苏联人学坏,呵呵。”黄历赞赏地拍了拍钟可萍的手,说道:“这件事情做得好,可见你已经基本合格了。”

       “才是基本合格?”钟可萍故意撇了撇嘴。

       “很不错了,你知道我是很少真心夸人的,对外说的大多是假的,这你知道。”黄历笑道:“别骄傲,继续努力哦,下半年出国访问才是真正考验你的时候。

       第二百四十六章追求和平的演讲

       晚宴准时开始,为了既体现热烈,又不会因为意外而使艾森豪威尔难堪,黄历对参加的媒体记者很挑剔,除了艾森豪威尔所带的美国记者外,南洋联邦国内的记者很少。至于宾客,黄历并不以为他们会在这种场合来发难,所以邀请了一些社会名流、富商大贾,都是在奥运会上捐款排名靠前的人物,以此作为一种变相的奖励。

       首先,黄历发表了欢迎致辞,对美利坚合众国的贵宾到南洋联邦首都进行访问表示欢迎,然后又回顾了两国的友好jiāo往的历史,展望了未来的美好合作前景,最后黄历转到了这次最高级会谈上。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事情糟透了,当我们亲爱的人死去,我们会这样想;当我们输掉一次投资的时候,我们会这样想;当我们被击败的时候,我们也会这样想。我们会想所有一切都完了。这正如西奥多罗斯福所说的:生命中的光永远地熄灭了。但是,这不是真的。它永远只是一个开始,所有人一定要知道这一点。”

       “我们都知道,尊敬的艾森豪威尔总统为之奔走的世界和平事业由于意外和不慎遭到了一些挫折,可这又算得了什么呢?依我看,和平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和平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寻求的和平不能仅从畏惧中产生,和平必须扎根于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之中,必须有一种为所有人民所感受和分享的幸福,为全世界人民所接受。”

       “建立这样一种和平是一个勇敢而神圣的目标。宣布这一目标甚为容易,但为之奋斗却十分艰难。为了得到这种和平,我们必须理解其全部意义,而且准备为之付出全部代价。这样一种和平要求人们耐心地忍受艰难困苦,光荣地帮助他人,镇静地承受牺牲。”

       “命运给予我们的是失望之酒,还是机会之杯,全凭我们个人内心的坚强。把一次失败当成另一次成功的开始,我们就必须毫无畏惧、充满欢愉地迎接挑战,坚定信念,凭着对上帝意旨和人类诺言的信心,坚定不移地向前迈进,向着和平的目标进发。”

       “展望有待书写的未来历史长卷,我们这个越来越小的世界决不应变成一个充满恐惧和仇恨的可怕的群体,相反,它应成为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光辉的联盟。这有赖于所有国家人民的努力,有赖于所有冷静的国家领导人的智慧。对此,我是有信心的,你们也应该与我一样有信心,不是吗?”

       “现在我提议让我们一起举杯——为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健康,为在座的各位朋友的健康,为我们所追求的和平事业的光辉前景,为南美关系的不断发展,为南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不断加强,干杯”

       热烈的掌声中,艾森豪威尔好象颇受感动,在黄历欢迎他致辞的时候,他站了起来,走上小讲台,用低沉的声音开始了演讲。

       “黄总统阁下,诸位朋友,先生们,nv士们,我谨代表你们的所有美国客人向你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的无可比拟的盛情款待,感谢总统先生热情洋溢的讲话。我们不仅要特别赞扬那些准备了这些盛大晚宴的人,而且还要赞扬那些为我们演奏美好音乐的人。我在外国从来没有听到过演奏得这么好的美国音乐。在此,我谨通过你们向热情友好的贵国人民转达美国人民的良好祝愿,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南美关系发展的贵国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问候。”

       “正如黄总统所说,一次失败是另一次成功的开始,我坚信这一点,因为我们清楚地懂得我们在寻求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寻求。我们寻求和平,并且探知和平是自由的温chuáng。当今我们寻求和平,是因为我们已从现代武器的可怕力量中得到警告,明白和平乃是人类生活本身得以存在的唯一温chuáng,这一点在其他任何时代都是不曾有过的。”

       “因为某些意外原因,和平进程被暂时中断了,我承认心中痛感失望。但是,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条件下实现裁军,仍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事情。在这个分裂的世界里,我们如同在一个不甚艰难的时代一样尊重俄罗斯人民,尊重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民。和平是他们的呼声,我们要仔细倾听,认真实现他们的美好意愿。我们已经做好准备,愿与其他各国共同努力,以消除国与国之间相互恐俱和互不信任的根源,以促进各民族进行友好而自由的jiāo往,从而使大规模裁减军备成为可能。”

       “从人类负担沉重的肩头卸下恐惧和武器的包袱,这就是召唤我们来为之奉献力量的不折不扣的艰辛工作。惟有如此,各国人民才有可能不再胆战心惊地生活在武力的威胁之中。所以,我们在寻求光荣的和平时,决不妥协,决不气馁,决不却步不前。在不幸而意外的事件发生之后,我确认以后这种不幸和意外将不会再发生,我希望刚刚开启了一条缝的和平之mén不会就此关上。过去一些时候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也有巨大的分歧。但曾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越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在我们讨论我们的分歧时,我们哪一方都不会在自己的原则上妥协。但是,虽然我们可能不能弥合双方之间的鸿沟,但我们却能够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

       “作为一个目睹过战争的恐怖及其难以愈合的创伤的人,我深知另一场战争会彻底毁掉历经数千年缓慢而又艰苦地建成的人类文明。面对战争的毁灭,我们将给我们的孩子们留下什么遗产呢?他们的命运是要为méng受苦难的仇恨而死亡呢,还是由于我们有缔造一个新世界的远见而活下去呢?在此我提议大家举杯,为南洋联邦的伟大人民,美国的伟大人民,俄罗斯的伟大人民,全世界各个民族的伟大人民永享和平,永远幸福。干杯”

       黄历起立鼓掌,来宾也用热烈的掌声表示对艾森豪威尔总统演说的致敬。闪光灯频繁闪烁,跟随艾森豪威尔的美国记者原本是垂头丧气的,现在也多少提起了jīng神,南洋联邦,或者说黄历,终于给艾克提供了一个能够稍微挽回些声望的机会。

       接下来,黄历与艾森豪威尔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sī人会谈,在会谈中,艾森豪威尔依然不时表现出对巴黎高级会谈失败的懊恼。黄历也知道了一些细节,如果按照艾森豪威尔的本xìng行事,他很可能会答应苏联提出的道歉要求。但事实表明,艾森豪威尔一直在受着他的国务卿的巨大影响。以前是杜勒斯,现在是赫脱,这使黄历不太好说一些事情。

       但因此而判断艾森豪威尔已经老迈糊涂是错误的,他已经注意到了庞大的军事机构和巨大的军火工业相结合起来的势力的形成,并且感觉到这股势力的全部影响──经济的、政治的,甚至jīng神的正在向在每个城市、每座州议会大楼、每一联邦政fǔ机构渗透。艾森豪威尔承认这种发展绝对必要,但也对军事─工业联合体取得无法证明是正当的影响力而感到忧虑。

       对此,黄历也没有好办法,只是聊表安慰。然后他谈起了南洋联邦的外jiāo策略及发展思路,在取得理解和赞同之后,黄历又谈到了中东问题,认为美国不承认巴勒斯坦国是个错误。

       “将巴勒斯坦的土地划出一半给犹太人建国已经引起了全体阿拉伯人的愤恨,并且给了原教旨主义滋长的土壤,现在又不承认巴勒斯坦国,无疑使中东局势更加复杂并且具有爆发战争的危险。”黄历说道:“联合国既然已经有了巴以分治的协议,为何会有区别对待?叙利亚已经有与苏联联系的迹象,凭南洋联邦的实力是难以与苏联抗衡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中东问题相当复杂,你知道,在美国国内犹太人的势力很强大,已经渗透到经济界、政治界、科技界,很多议员都是犹太人利益的代言人。”艾森豪威尔有些无奈地说道:“而且从道义上来讲,美国有保障以sè列安全的责任。当然,要美国与以sè列结成战略同盟,避免同所有阿拉伯国家亲近,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总之,目前的中东僵局需要解决,还需要一个契机。”

       黄历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不想再就这个问题谈下去,美国的意图搞清楚了,在中东他便能采取相应的政策,为南洋联邦获取更大的利益。他转移了话题,要求美国对南洋联邦继续实行技术援助,并将一些武器的生产权授予南洋联邦。艾森豪威尔没有立即答应,但同意尽力促成,这使黄历的目的有望达成。

       第二百四十七章赫鲁晓夫的感慨

       艾森豪威尔是个好人,但他不够坚强,他的xìng格上有某些软弱之处,所以,他才过于依赖他的顾问。[本章由为您提供]从这点来看,美国总统这个职务对他是个极大的负担。幸好,他马上就要卸任了。而在卸任之前谋求美苏关系和解的失败,或许成为了他最大的遗憾。

       艾森豪威尔随后的访问行程是在特别国务卿钟可萍的陪同下进行的,他参观了一个已经建设完工的奥运会场馆,又参观了坤甸大学,在那里发表了演讲。随后又去了海滨渡假村,在那里渡过了轻松的一夜。

       “我们确信对U—2事件的处理是正确的。此外,令我们感到骄傲的是,我们给予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以严厉而完全正当的反击,当美国人侵犯我们的主权时,我们使他们安分了下来。有一句俄国谚语:你的一只脚一旦踩进泥沼,整个身体就会陷进去。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是勇敢地抵抗美国人,他们就会继续派遣间谍到我们的国家来。”

       “我们会殷勤接待我们邀请的任何客人——但是任何不速之客将会得到他们应得的下场。苏联还是一个新兴国家,一个由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缔造的社会主义国家,可是我们已经在世界上取得了应有的地位。尽管有美国的侵略行动,我们仍然决定继续执行我们的总路线,而这条总路线是以最初由列宁制定的和平共处政策为依据的。”

       黄历很明智,虽然接待了艾森豪威尔,但他并没有为美国的立场辩护。作为一个理智的政治家,赫鲁晓夫既然理解英、法两国在巴黎高等级会议上的苦衷,对南洋联邦接待艾森豪威尔访问,自然也不会太过在意。最多在心里骂黄历会拍马屁,两边不得罪,是个狡猾的家伙罢了。15

       当然,随后送到莫斯科的水果还是令赫鲁晓夫感到很高兴,特别是他向主席团委员介绍榴莲这种水果时,可以表现得很有见识。

       “这是热带美味的水果,在那里有水果之王的美称。”赫鲁晓夫指着包着一层刺壳的榴莲笑着介绍道:“不要以为它是坏的而扔掉,它本来就是臭的。我不能说那味道很好吃,但还可以容忍——你只要捏着鼻子不去闻就行了。要是同新剥了皮的榴莲相比,这臭气实在算不了什么。当地人通常是把榴莲剥了皮放在一旁,等到最浓的恶臭散去再吃。”

       “还有这个东西,芒果。”赫鲁晓夫拿起一个芒果,示范着剥芒果皮,“瞧我怎么nòng,这看起来是一项复杂的动作,需要时间和技巧。而且,这芒果汁很甜很粘。在南洋联邦访问时,他们的总统黄历曾开玩笑说:吃芒果最好在澡盆里,因为那样你既可以剥芒果皮,又可以洗澡。”

       “黄历是个两面派,想在东西方阵营中间保持一种相对的独立,但他们更加亲近美国。”葛罗米柯突然chā嘴道:“不是吗?他们的发展基本是依靠美国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以前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他们是美帝国主义的代言人。”

       “但他们并未与美国签订任何条约。”赫鲁晓夫说道:“而且我们并不会建立过于亲密的关系,而通过商贸,我们两国都能受益。要知道,我们的主战场是在欧洲,我们不能在东西两面都表示强硬。南洋联邦在亚洲的综合实力是最强大的,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即便黄历在国际事务上耍两面派手段,但我们还是不能贬低他的治国能力和灵活手腕。”

       “我们与南洋联邦并没有冲突的理由,我们两国的领土相隔甚远,谁也不想统治谁,我同意对南洋联邦采取与美国不同的政策,对其他与我们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如此。”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说道:“我们一直想从西方国家购买jīng密机器,或许这个目的可以通过南洋联邦来实现。”

       “南洋联邦的一些发展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十余年的时间里,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接近西方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某些指标上甚至超过了我国,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赫鲁晓夫有些低沉地说道:“我对食品柜台比对统计数字更信任,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一般家庭主fù的情绪比统计局更能反映我国经济的状况。是的,商店食品柜台告诉我们各方面都有máo病,国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即使在常常可以享受特权的莫斯科,顾客们也不能保证买到他们所需要的ròu,蛋和家禽也缺货。事实上,如果你想买一只jī,也许你只好买从荷兰或其他国家进口的家禽。对于我国人民的口味来说,这些家禽太油腻了,荷兰jī更不好,有股鱼腥气。”

       “rǔ品的情况好象比牛ròu、猪ròu和家禽好一些,虽然我知道黄油也缺货。优质的鱼特别难nòng到,那些梭子鱼和鲈鱼都是冷冻过好多次的,不管厨师怎么搞,这东西象软木塞似的梗喉咙。蔬菜的情况也是这样,你们可以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蔬菜缺货,黄瓜和蕃茄贵得惊人,普通的莴苣质量很差,数量又少。有一个新品种的优质莴苣,看起来象卷心菜,但只供应特殊人物,在农民自由市场和食品店里永远也买不到。”

       “而在南洋联邦的市场里,我看到的景象让我感到羞愧,那里的蔬菜品种之多,让我吃惊感叹。小贩们把菜打扮得水灵灵得,卖力地推销,而顾客们挑挑拣拣,完全是上帝的模样。而你们将看到,南洋联邦的蔬菜水果在我国是受到顾客怎样的抢购。是的,在南洋联邦卖不出去的蔬菜水果,对我国人民来说,却是用钱买也买不到的美味。”

       “事实上,不让我们的消费者买到足够的、丰富的食品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就在莫斯科周围,有些蔬菜和农作物也可以长得很好。在我们的国家里,我们已经到了人们不再挨饿的阶段,已经有足够的谷物做面包,但我要重复地说:不能只靠面包。我们已经到了这样的时候,面包应该涂上足够的黄油,汤里也应该有ròu和蔬菜。”

       葛罗米柯刚吃完一个芒果,汁水淋漓的嘴还没擦干净便chā嘴说道:“赫鲁晓夫同志,我认为,如果照您所说,明年我们就可以解决蔬菜问题。我们有足够的土地,再找农业专家来选择合适的品种,甚至我们可以聘请南洋联邦的农业专家来指导。至于jīròu和蛋,我想可以多建养jī场,一年也就能吃了。”

       赫鲁晓夫眨着圆眼睛,轻轻摇了摇头,说道:“葛罗米柯同志,这是专业问题,你不懂,我也不懂,在座的可能都不懂。我说说在南洋联邦参观养jī场的经历和感想吧,那是一个很大规模的养jī场,养的是从法国引进的jī种,足有上万只。当时,养jī场的老板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尽可能详尽地回答了我们的提问。我问他,养这么多jī,一定能赚不少钱吧?他摇着头回答:现在还算过得去,因为南洋联邦对进口的禽蛋征收比较高的关税,以后要是没有了这层保护,他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因为在美国,使jī多长一公斤ròu,需要耗费三公斤的饲料。而他这里,却要耗费四公斤多的饲料。成本高了,就没有办法竞争,政fǔ已经派出专家帮他寻找问题,以便提高竞争力,争取进入国际市场。”

       “同志们,我回来之后曾询问过我们的专家,在我们的养jī场,要使jī多长一公斤ròu,至少要耗费六公斤到八公斤的饲料。换句话说,美国人的效率是我们的两倍,南洋联邦的效率也比我们高出很多。如果差距如此之大,我们怎么能同美国竞争呢?所以,归根到底,不是我们种这个、养那个的问题,而是我们必须先肃清斯大林时代的官僚主义的残余。”

       赫鲁晓夫加强了语气,说道:“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五十年之后,我们仍然在ròu、蛋、蔬菜这样的生活必需品方面遭受着短缺之苦,这不能不令我们感到羞愧。如果我们政fǔ对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我们就能够同时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人民物质上的需求和爱美的需求。”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赫鲁晓夫是个改革者,他力图突破斯大林时代的僵化模式,首先在苏联落后的农业上下手进行改革,并延伸到工业。尽管赫鲁晓夫急于求成,在改革政策上犯下很多失误,但他的改革与调整还是取得了积极成果。苏联农业克服了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取得了较快的进展。

       但赫鲁晓夫最大的问题是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而想以个人的高位对官僚体制进行改变,当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时,官僚集团对他的仇恨,人民群众对他失误的不满,为赫鲁晓夫政治生命的终结埋下了伏笔。最终,企图以个人力量战胜苏联庞大官僚体制的赫鲁晓夫黯然离开了政治舞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18A+
默认贵族金护眼绿羊皮纸可爱粉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