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田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设置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七章上升一个层次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问题反馈|


       以下就是昨天收视率的总结了。

       第一名《星访》收视率3.32%

       第二名《情感你我他》收视率2.20%

       第三名《少儿故事会》收听率1.95%

       第四名《大武侠》收听率1.92%

       第五名《民间见闻》收听率1.32%

       ……

       倒数第二名《老孙杂谈》收听率0.52%

       倒数第一名《深夜有鬼》收听率0.44%

       毛才良满意的放下了报表,欣慰称许道:“在这里我要点名表扬一下林风同志。

       林老师是新人,这一点大家都是知道的。

       而就是这样一个新人,把本来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少儿》节目,推到了前三的位置上。

       在这一点上,林老师功不可没。

       我提议大家以后要向林老师学习,来,给林老师呱唧呱唧吧。”

       啪啪啪!

       众人响应,纷纷鼓掌。

       钱大志木头桩子一样站在原地,仍旧接受不了这个现实。

       毛才良看了他一眼,于公而论,钱大志是要受到处分的。

       但毕竟是老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再说他这个状态……

       摇了摇头,毛才良也就没再多说。

       等到领导走了以后,大家也各自散开,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林风看起来很低调的在忙工作,实际上心里边早就乐开了花。

       好在这货也有点脑子,没有真的因为这一点胜利而膨胀,找不着北了。

       很快冷静了下来,开始分析着这次所得所失。

       《少儿故事会》为什么能够逆袭,一下子取得这样的成果?

       说意外,那有些扯淡。

       林风也仔细的想过,首先,他必须得承认是占了大文盲时代的便宜。

       林风脑子里的童话故事有不少,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数不胜数。

       大文盲时代,在儿童的教育方面,是一块严重的端板。

       类似于《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类的故事,都是在林风那个世界里名人大家心血凝聚出来的精华。

       这样的故事虽然精简、又是童话。

       但每一个故事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醒世意义,不只是针对孩子,包括一些成年人,乍一听这样的故事,也是喜闻乐见的。

       而林风,其实做的就是一个搬运工的工作。当然,这个搬运工也有他的技术含量,没有这十天的刻苦努力,没有相应的专业播音知识,同样的内容,讲的会像白开水一样乏味。

       林风想着事情的时候,

       下午的录播表排好了。

       女助理小玲拿着表走过来,甜笑道:“林老师,下午您录节目的时间安排下来了,是在三号录播间,时间是两点到三点。

       恩,晚上的话,七号录播间时间更宽裕。您要是想多录制几期的话,可以安排去七号录播间,时间上还能调整。最多可以给您争取三个半小时。”

       林风考虑了一会:“那就等晚点去七号录播间吧。时间越多越好,今天状态还不错,争取多录几期。多留一点心里也有底。

       赶上个头疼脑热什么的,免得让时间撵死人。

       小玲甜甜一笑:“那成,我去安排了。老师您忙着。”

       林风又开始工作。

       没多大一会工夫,小玲去而复返:“林老师,我刚才忘记问了。您晚上的稿子准备好了吗?需要我帮忙给您整理一下?”

       林风摇了摇头:“我不用稿子,直接录制就行。”

       又没稿子?

       小玲心里也服气了,那一首《海燕》是脱稿,剩下的节目也还是一样。

       不服都不行。

       台里上上下下这么多人,在其他方面林风也许不是最6的,但全程脱稿这一份本事,再牛逼的人来也得望尘莫及。

       坐在林风对面的钱大志,眼中燃烧着妒火。

       有什么可炫耀的,老子就不信你能一直顺风顺水下去。

       在经验上,钱大志甩了林风几条街。

       这一行就是这样,冷不丁的冒出来个新鲜玩意儿,一下子就能让收视率暴增。

       但这种增长很难有持久力。

       像钱大志也有过类似的经验,他有一次搞出来的故事新颖,收视率也一度排到了前十的位置。

       可接下来的几天,收视率就不景气了,唰唰的往下掉。

       最后还不是万年老二。

       所以钱大志说这话也有底气,娱乐行业,哪有所谓的万年红。

       然而……

       事实却让所有人跌破了眼镜,眼珠子都跌爆了。

       时隔一天,《少儿故事会》第二期录制。

       收视长虹。

       然后是第三期,第四期。

       在第二天的时候,收听率的确有所下滑,但下滑的也不多仅仅0.0几个百分点。而在第四天之后,下滑的百分点,不仅止住了下滑的趋势,反而渐渐的回升上来,隐隐有着突破新高的迹象。

       对于这种情况,别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林风却是心里门清。

       很明显在前两天走了一小批的听众,但随后又有更多的人杀了过来。

       原因是林风对《少儿故事会》做了一些调整,将童话故事提升了一个档次,不止是给孩子们看的童话。

       后期录制的比如《功夫熊猫》比如《蜘蛛侠》除了孩子们爱听,喜欢听以外,更是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青年人群。

       这样庞大的基数,收视率不涨才怪。

       只不过《少儿故事会》毕竟有其局限性,如果让林风敞开了发挥,不将那些红遍了大江南北的故事删删减减,更适合孩子的话,这个收视率还会几何形态的增加。

       这一天,城市里有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守候在收音机旁。

       他们在听《功夫熊猫2》的故事。

       林风也躺在光板床上,枕头边放着收音机,一边听自己的节目,一边听着观众们的评论和反馈。

       “哇哦!功夫熊猫太帅了!”

       “妈妈,我也想做功夫熊猫,你把送去动物园好不好?”

       “傻孩子,人怎么可以作熊猫呢。你快去把你和爸爸的裤衩拿来,咱们做超人。”

       “哎呀,这破节目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哥还听得正上瘾呢。”

       “就是嘛,什么破节目。恩……要不再听听之前录的几期?”

       听众的反馈大多是正面的。

       在这一点上,除了林风本身讲故事能力出色以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在时代的今天,儿童刊物实在是再少了。

       他们需要滋润的土壤,渴求着知识的灌溉。

       《少儿故事会》的改革,改变了这一切。

       林风在床上翻了一个身,又把手机拿了起来。

       这则消息的发布人是一个大v,后面的认证是央视著名节目制作人李斌,粉丝有八十万。

       一开始时我是拒绝的。

       大家都是成年人,谁会对一个少儿故事感兴趣。但架不住我那位朋友一个劲的热情,碍于面子,我就打算敷衍的随便听两耳朵。

       让我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两耳朵,我听到了欣慰,听到了佩服,听到了感动。

       在这里我必须要向这档节目的主持道一声歉,我骄傲了,犯了轻视别人的毛病。

       我刚才说了,看这档节目时我很感动。

       而且除了道歉以外,我还要向那位素未谋面的同行道一声谢。

       谢谢您!

       在童话节目疲软的今天,还有人能够挺身而出。

       谢谢您!

       在儿童成长缺少教材的今天,您能站出来,创造出这样精致美妙的故事。

       谢谢您!

       我想,我和所有的同行,都会以您的选择,与有荣焉!

       一颗石激起千层浪。

       大v的人气是客观的。

       这样高的评价,顿时引起了一次舆论上的浪潮,虽然范围不大,却具有很深象征意义的凝聚力。

       下面的粉丝纷纷跟帖。

       “《少儿故事会》真的有那么好看吗?让斌哥说的我都想去听听了。”

       “我觉得吧,斌哥推荐的节目,肯定错不了。”

       “不管了,我先去听一会,晚点再上来发个评论贴。”

       一分钟

       十分钟

       半小时过去,那位再没有发言。

       “擦了,这哥们嘛去了?”

       “会不会是故事太好听,把评论贴的事给忘了?”

       “不至于吧,一个童话故事?”

       “说不好,你们等吧,我也去听听。”

       林风笑的很开心。

       这是一个极高的评价。

       但是你以为,林风是因为被人夸奖才开心的吗?

       哈哈……

       怎么可能。

       林风好歹也是见过大风浪的人物,别人夸赞两句就忘乎所以了?

       别逗了。

       我告诉你吧,林风是因为为教育事业做了贡献,为小朋友们能有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刊物。

       为了那啥……

       妈蛋,编不下去了。

       俺就是因为有人夸我才高兴,咋地吧?

       不服你来咬我啊!

       第二天。

       《少儿故事会》和其他节目的收听报表出来了。

       惯例,还是毛才良亲自按照排名念了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18A+
默认贵族金护眼绿羊皮纸可爱粉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