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田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设置
下一章

第283章 传檄而定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问题反馈|


       崇祯元年四月初,原蓟辽督师孙承宗以谋逆通敌罪被弃市京师,平辽侯特使李惕然亦被凌迟处死。

       消息传回辽西,军民震怒。

       四月八日,刘招孙发布靖难檄文,同日,于山海关前杀吴襄家三十七口祭旗,只余吴霄幼子为活口。

       此子即为刚满十岁的吴三桂。

       四月九日,开原军民一十二万人,分两路,水陆并进,讨伐逆贼。

       一路由刘招孙、邓长雄率领,八万人马取道山海关,沿永平、遵化向京师进攻,迎战正面防御的蓟镇边军。

       一路由乔一琦、袁崇焕率领,在登陆威海卫后,继续向西北挺进,经莱州、青州府,截断山东境内运河,由山东进入真定府,向京师南部迂回,堵截南方赶来的勤王军。

       这便是平辽侯心心念念的小冰河收割行动。

       南北夹击,东西并进,以雷霆之势,收割京畿。

       得知王在晋叛变,山海关失守,兵部急调天下兵马,入京勤王。

       明廷放弃对陕西、成都、河南等地土司、流民镇压,集全国之力与开原军决战。

       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除蓟镇、通州、昌平等地明军尚可集结作战,其余勤王军抵达京师最早也在半月之后。

       届时,崇祯皇帝早已吊死煤山歪脖子树——如果他和他弟弟朱由检结局一样的话。

       而且,经历过不久前的宁远惨败后,各路明军对平辽侯的实力已有了全新认识。

       只要不是铁了心要和大明陪葬,没人愿意再和开原军硬碰硬。

       尤世威战死、祖大寿败亡,军头们不是傻子,刘招孙动辄裹挟数十万人马蚁附攻城,这样的打法,没人扛得住。

       北直隶各地勤王兵踟蹰不前,各将官故意拖慢行军速度。

       河南、河北的勤王兵被阻挡在山东境内。

       袁崇焕集中红夷大炮对运河节点城镇猛烈轰击。

       此外,他还命令战兵焚烧漕船,堵塞运河。

       四月中旬,北运河山东段全面断绝。

       在合营训导官鼓动下,临清济宁等人数万失业纤夫加入叛军大潮,席卷山东北部。

       凤阳、南直隶勤王兵与开原军在蚌埠爆发大战,南直隶明军久不经战事,在开原军犀利攻势下,一战即溃。

       运河断绝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

       南京、瓜州、临清等地物价暴涨,百姓怨声载道,京师米价涨到了每石五两银子,陆续开始有人饿死。

       情报局散布消息,称东林逆党勾结粮商,囤积居奇,以致米价騰贵,更引得民怨沸腾。

       其实事实就是这样的。

       四月九日,辽东经略王在晋于山海关前率兵投降,刘招孙委任王在晋为征讨天下大都督。

       四月十二日,平辽侯以山海关降军为先导,开原军殿后,两军合兵一处,共计十万军民,疾行向永平府逼近。

       四月十五日,大军至永平,永平守将柴国柱开门投降。

       四月十八日,开原军猛攻迁安,迁安守军斩杀知府,纳城投降。

       四月二十二日,开原军至遵化。

       战事距京师已不足四百里。

       蓟镇烽火不绝,京师震动。

       崇祯急召蓟镇总兵官满桂入京,升任满桂为蓟辽督师,加封太子太师,世荫锦衣佥事。

       满桂以“资质浅薄,不堪大用”为由,拒绝朝廷加封,率返回蓟镇。

       四月二十二日,十万大军围攻遵化,康应乾派人入城议和,守将杨维岳斩杀使者,率兵夜袭开原军。

       刘招孙下令重炮围打城墙,炮火昼夜不绝。

       二十五日,攻破城门,城中残余明军,皆被处死。

       二十七日,平辽侯大纛行至蓟州。

       蓟镇总兵官满桂临阵倒戈,诛杀京城派来的监军太监,引导开原军入蓟州。

       三十日,大军至京师门户——通州。

       平辽侯投降明军为先锋,共计十三万大军,与通州守军战于通州城东。

       通州守军火炮接连炸膛,不战自溃。

       开原军骑兵掩杀,通州军大败,总兵官王梳铨在家丁护卫下向京师溃逃。

       明军投降。

       平辽侯麾下这支队伍人数达到十五万人。

       五月三日,大军兵临北京城。

       平辽侯决定先拔除顺义、昌平两城,解除侧翼威胁。

       顺义昌平守军不战自溃。

       崇祯派去监军太监杜勋带头投降,以隆重礼仪迎接平辽侯。

       据后来史书记载:

       当日,(杜公公)蟒袍鸣駎,郊迎三十里之外。

       同日,昌平兵备道于重华如法炮制。

       “出郊外十里迎平辽侯,士民牛酒塞道。”

       五月五日,平辽侯抵达京师,监军太监杜之秩与前来勤王的总兵官宋通,不战而降,巡抚何谦、总兵马岱临战逃脱。

       同日,崇祯皇帝在中左门召见新任命的滋阳知县等三十三人,讨论“剿寇生财”之策。

       黄国琦说:“当今之计,亟待收拾人心,其次在于用人。”

       朱由校问:“何以安人心?”

       黄国琦答:“安人心不难,只要皇上西南,则人心自安。”

       崇祯还要再问,这时贴身太监王承恩忽然递上一封塘报。

       皇上拆开御览,脸色顿时骤变,起身入内。

       自此万事皆休,京师孤注的形势已经不可逆转。

       六日,平辽侯指挥军队从沙河挺进,直插平则门,火光冲天。

       开原军兵临城下,京城之中原本信誓旦旦说要死战到底的东林君子们,见此心情,立即分化瓦解,有如大厦将倾,各奔东西。

       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叶向高,联合户部尚书赵南星、都察院左都御史高攀龙等二十多位东林大佬,秘密策划应变,相约开门响应平辽侯入京。

       正午时分,开原大军攻打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守城三大营(五军营、神枢营、神机营)士兵一触即溃。

       万历四十七年开原军献俘京师时,三大营便与这支强军有过接触。

       这三年下来,京营兵越发孱弱,粮饷拖欠,兵器不足,守城只剩些老弱残兵和宦官营。

       与之对应的是,京城四面如黑云蔽野,八万多大军铠甲精良,剑戟如林。

       数万流民将北京城围得水泄不通。

       平辽侯在中军卫队簇拥下,来到左安门城门前。

       站在浑浊不清的护城河前。

       刘招孙想起万历四十七年见到的那个残疾乞丐。

       想起了生死不明的美丽妻子。

       想起了当年入京献俘的画面。

       最后,他想起了熊廷弼和义父。

       一时之间,百感交集,他策马来到城墙前,在卫兵护卫下,张弓搭箭,朝左安门牌匾射去。

       嗡一声响,大箭正中靶心。

       四面响起山呼海啸的万胜声。

       “平辽侯万岁!”

       “开原万岁!”

       刘招孙勒马四望,眼前兵甲如云。

       城头皆是被遗弃的佛朗机炮、铁蒺藜、鹿角,京营士兵的铠甲兵杖旗帜丢得到处都是,一些瘦弱的宦官趴在城头乞求饶命。

       烽烟从京师四面城墙升起,人马喊杀声响彻不绝。

       城头守军约有数千,他们饥寒交迫,忧惧交加,竟然不敢向开原军还击,只是向城下放空炮。

       平辽侯叫来传令兵,下令开原炮兵不可实弹炮击,以免伤及京师无辜百姓。

       康应乾叫来投降太监杜勋,让他转告城上守军:

       “若城上炮火击死一名开原军士,大军将立即屠城!”

       守军闻之胆寒,不敢朝炮膛中装填铁球铅子,只放硝烟火药。

       就这样,放空炮成了双方默契达成的协议。

       炮击半个时辰后,开原训导官森悌在彰义门喊话,表示平辽侯只诛杀东林逆党,并不伤及无辜百姓。

       樊城伯李守锜在城头大声回话:

       “我入开原军大营为人质,平辽侯可派遣使者与圣上面讲。”

       森悌怒道:“朝鲜使者已被东林逆党凌迟,平辽侯有言,若再敢毁盟弃约,大军破城,鸡犬不留!”

       开原方面随即派出投降太监进城传话。

       杜公公进城后,进入乾清宫,对崇祯皇帝道:

       “刘贼兵强马壮,势不可挡,愿圣上三思。”

       “刘贼请求朝廷割地求和,割让辽东、辽西、山东,允许平辽侯分国而王,另外须犒赏开原军白银五百万两。此后,平辽侯将协助朝廷铲平关内群贼,防御蒙古鞑靼,不过平辽侯不奉朝觐。”

       朱由校颤巍巍举起手。

       环顾左右,周围群臣害怕承担责任,都一言不发。

       这位万历皇帝的皇孙,泰昌皇帝的皇子,眼见事态紧急,也顾不上什么九五之尊,皇家颜面,大声对杜勋道:

       “回去告诉平辽侯,朕许了!”

       刚才还沉默不语的百官闻听此言,立即炸开了锅,纷纷开始劝谏皇上。

       “皇上,目下国库入不敷出,去年各地赋银收入不过区区三百万两,而今亏空一百五十万两,如此能拿出五百万两犒赏银?”

       “皇上,不可与民争利啊,刘贼贪得无厌,张口就是五百万两,当年此贼在神宗皇帝面前,也是这般狮子大开口!无需理会此人!”

       “京师固若金汤,刘贼孤军深入,岂不闻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一旦勤王军四面合围,必定·····”

       十七岁的崇祯皇帝朱由校忽然看清楚这群东林君子们的真面目。

       “朕有意与平辽侯议和,而今内帑如洗,一毫无措,筹集五百万犒赏银,还得依靠诸位爱卿。”

       赵南星沉声道:

       “陛下,祖宗三百年来积蓄,如此困窘至此?”

       朱由校见赵南星明知故问,不由龙颜大怒:

       “先皇遗留两百万内帑,已交由兵部,分发辽西,充作辽饷!祖大寿欺君误国,殊为可恨!”

       “大明享国两百余年,而今一旦亡于朕之手中,黄泉之下,朕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18A+
默认贵族金护眼绿羊皮纸可爱粉夜间